临床中,咳嗽本身就千变万化,需要辨证准确才能取得良好疗效。但也有这样一种情况,咳嗽这个疾病或者说症状治疗的比较好了,但就是最后有一口粘痰,孩子嗓子里呼噜呼噜的,总是不容易解决,各种化痰药也是差强人意。一次偶然,我们发现丰隆穴的化痰效果惊人的神奇,一起来看今天的案例分享。
瑞瑞今年两岁多了,这两天不巧被流感传染了,来门诊的时候,体温38.8,夜里最高体温达到39.3,精神倦怠。
血常规白细胞12.5,较正常值升高2.5;淋巴细胞4.7,较正常值升高0.7;超敏c反应蛋白39.4,正常值范围是<10。
触诊腹胀而柔软,无水击音,两天未大便,小便黄,手心扪之灼热,后背特殊触诊灼热感到达肺俞穴;鼻塞,涕粘,偶有咳嗽;查体喉咙红色充血,无化脓及疱疹;无明显淋巴结肿大;听诊无明显异常。
孩子体温比较高,但按照流感处理是没什么问题的。孩子第二天推拿的时候,体温仍然很高,最高甚至达到过39.5,但我们通过特殊触诊,孩子的后背开始由无汗转为微微有点潮,这就说明,虽然体温还在上升,但内热或者说体内的湿热开始向外透发,病情很快就会得到控制。
果然,第三天,体温开始下降,最高体温38.4。但同时出现了少量咳嗽。家长对咳嗽非常敏感,非常担心发展成肺炎。虽然我们知道,体温下降,就算出现一点咳嗽,也不可能发展到肺炎,但家长仍然非常焦虑。
这时候,我们嘱咐家长观察,如果孩子体温继续恢复,而且咳嗽声音能听到痰声,那就不用担心,是热退痰出的表现。是病情好转的表现。
第四天,瑞瑞体温恢复正常,咳嗽也确实有明显的痰声,家长焦虑有所缓解,但仍然担心,嗓子里呼噜呼噜的,会不会有问题。
这也不难,其实这时候,调整一下推拿配穴,使用上止咳化痰贴,问题就迎刃而解。
眼看事情就要圆满解决,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临床就是这样,总会发生一些不按照常理出牌的情况。我们的贴是前胸的膻中穴一贴,后背上的一贴,同时可以覆盖到大椎穴、定喘穴和肺俞穴。要说这个设计还是比较巧妙的,但瑞瑞似乎对这个贴在身上的东西很好奇,总是拿手去抓,这个贴基本上贴不到半个小时就被抓下来。反复被抓来抓去,贴就很难继续贴上了。如果用亚敏胶布粘贴,孩子又会过敏。
现在问题来了,就要找到一个穴位,化痰效果很好,方便贴敷,又不容易被孩子抓到。
当时就想到了丰隆穴,记得上学的时候,经络老师就说过,丰隆穴是化痰的要穴。当时我们老师也比较幽默,他是坚定的药味少、穴位少的拥护者。所以告诉我们,以后你们用好了丰隆穴,就可以较某某一针了,只要是和痰有关的病证,你就这一针。
这一针的水平到现在我也没达到,但这两贴咱还是没问题的。
把膏药给瑞瑞贴在丰隆穴上,然后把裤子放下来,孩子玩一会就把这事情忘了。问题解决!
第二天,家长来推拿就非常高兴,因为嗓子里的痰一下子就少多了。这让我也感到有点惊讶,因为之前我们化痰,一般需要三天时间,这中间痰是逐渐减少的,但这次确实第一天痰就明显减少了。为了稳妥起见,仍然按照原定聊城使用了三天止咳化痰贴。所有问题都顺利解决。
这事情让我一直在思考,是碰巧了,还是真像我们大学老师说的,以后真可以叫某某一针了。
之后,有痰多的孩子,我就开始分组贴敷,有的仍然按照之前的穴位,有的就使用丰隆穴。结果让人兴奋,丰隆穴在化痰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化痰效果往往都是在第一天就非常显著。
另外,小孩子的皮肤也很敏感,有的时候,如果前胸后背的皮肤容易发红过敏,那么小腿外侧的皮肤,往往比较抗敏性高,不容易过敏,这也是对贴敷的一种扩展。
对比了一段时间,我把这个经验分享给大家,也借这个机会,把丰隆穴着重介绍一下。
化痰奇穴——丰隆穴
百病皆因痰作祟,祛痰就找丰隆穴。痰本来是人体疾病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增多又会引发人更多的疾病,所以,祛痰,从古至今都是让医家和病人头疼的事情,需要仔细挖掘出病根才行。在临床上经常使用的祛痰方法是按揉或用小保健锤敲击右侧丰隆穴,然后把甘草捣烂,外敷在此穴上。
古人说,“痰多宜向丰隆寻”“丰隆、肺俞,痰嗽称奇”。是的,丰隆历来就被医家奉为祛痰至宝,我们怎可因穴小而不为呢,所以,但凡与痰有关的病症都应该通过丰隆穴来治疗。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本。说到“痰”,不是学中医的人往往会想到从口中吐出的“痰”。实际上,中医学中“痰”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指咳吐而出的痰液。此外,有些疾病如头目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短、神昏或癫狂等也可能由痰引起。这种看不见的痰,就是无形之痰。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呼吸,调节气的出入和升降。当邪气侵袭肺时,容易导致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对于“有形之痰”大家可以自己分辨的主要有寒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
寒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欢喝热的,舌苔薄白。这种情况多由感受寒邪引起。患者可以多用些陈皮、桔梗等化痰的药物泡水,同时治疗风寒感冒。
热痰:痰黄黏稠,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寒发高热数天后,转化而来,病人怕热喜欢喝凉的,舌红苔黄。此时就要清热化痰了。饮食要清淡,不要吃些容易上火的煎炒食物,可以喝一些鲜竹沥水或者梨汁。
湿痰: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体沉重、容易累或大便稀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这是由于湿邪侵入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者饮食过于油腻,缺乏运动等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调。这时要多吃些健脾的薏米、山药等食物。同时加强锻炼,控制体重。
燥痰:痰黏稠不易咳出,病人感觉口鼻咽燥,舌苔薄黄。这时要多喝水,可适当用沙参、麦冬等养阴的药物代茶饮,同时保持呼吸道湿润,室内可用加湿器。
因痰从肺出,所以人们多认为肺生痰。但中医认为,咳痰,非肺之象,而是水行不利之象。那么咳嗽即为风不调之象,咳痰即为水不调之象。均非肺之独病,而是与其他脏腑均密切相关的。
水的代谢,中医认为由肺、脾、肾三脏所主。水谷入胃后,对人体有生理作用的津液浮游涌溢,输注于脾,通过脾的运化作用,布散津液到全身。其中一部分津液上输于肺,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使三焦水道通调,水液得以下输至膀胱;同时又通过肺气的宣发作用,以三焦为通道将津液布散于周身。下输至膀胱中的水液,再在肾的气化作用下,一部分(浊中之清的部分)上注于肺,润养肺金,一部分(浊中之浊的部分)化为尿液,排出体外。
在临床上,脾脏最怕受困,一是气困(生气不布),二是湿困。脾脏相当于全身气机的中央枢纽,负责着水谷的转输。如果思虑耗神,元气受伤,生气不布,困厄脾阳,或久居湿地,淋雨涉水,外湿内侵,困厄脾阳,则津液转输不利,化成痰湿,上输于肺;同时,脾亦受痰湿之困,愈加重气困,两因相缠,脾越虚,痰越多。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自古便是各派医家祛痰的大宝穴。
痰是人体水液代谢出现故障的产物,它的产生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而其中又与脾关系最密切,所以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脾不留湿不生痰”之说。而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别走于足太阴脾经,可以同时治疗脾胃二经上的疾患,所以,贴敷这个穴位就能健脾和胃,使湿痰自化。
丰隆的位置
【丰隆穴】位于足外踝上8寸(大约在外膝眼与外踝尖的连线中点)处。
【准确取穴】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这个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1到3分钟。
【快速取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的外缘。犊鼻穴与外踝尖连线中点。穴位一般比周围要敏感,按摩丰隆穴时会有轻微疼痛感。
【取穴技巧】坐位屈膝,先确定犊鼻穴的位置,取犊鼻穴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在腓骨略前方肌肉丰满处,按压有沉重感。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正坐屈膝位。先确定腘横纹与外踝尖连线中点水平线,从胫骨前缘沿该水平线向外2横指,在腓骨略前方肌肉丰满处,按压有沉重感,即为此穴。
《针灸大成》外踝上八寸,下胻外廉陷中,足阳明络,别走太阴。
《中国针灸学》外踝尖上八寸,条口外,胫骨前缘旁开二横指(中指)。
【穴位解剖】在趾长伸肌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脉分支;当腓浅神经处。
本文摘自程明帅小儿推拿——小儿推拿技术引领者!
推荐阅读:
服务事迹:
(1)病情千变万化,治疗方案不断更新,点这里看“经典病案分享”!
(2)学员虚心向老师请教,同学之间积极互动,点这里看“学员讨论精华”!
(3)老师诲人不倦,学员造福一方,点这里看“优秀学员门店”!
(4)老师亲自指导学员练习
(5)老师一对一指导学员练习
(10)线上提升班师生互动——阴中求阳
(12)门诊现场火爆:边玩边等边推拿
程明帅小儿推拿特色:
联系我们:
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程明帅小儿推拿”
电话/微信:13503132040,15832319963
关注公众号“程明帅小儿推拿”,学“小儿推拿”,做“人生赢家”!
联系我们
13503132040
学校地址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理想上城程明帅小儿推拿
网站名称
程明帅小儿推拿
冀ICP备2021026746号-1程明帅小儿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