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脾胃虚弱10大表现及执业药师指导用药+小儿推拿图文方案
信息来源: 程明帅小儿推拿    时间:2023-08-18

儿童脾胃虚弱的十大表现

由于现在抗生素的滥用、饮食规律的失调、现在的儿童的体质越来越差,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宝宝们的体质却越来越差了,儿童体质好坏的关键在于脾,脾胃一差身体整体水平也就跟着降低,那我们就来看看小儿脾胃弱脾胃虚寒的症状表现都有哪些……

图片

小儿脾胃虚弱的十大表现:



1.睡眠不沉,半夜容易哭、容易惊吓。

 

2.胃口不好,饭量很小,挑食不爱吃主食。

 

3.肠道动力减慢、大便不通、初头干硬、后便烂,也就是寒性便秘。

 

4.白天爱出虚汗、稍一动就汗出淋漓。

 

5.精神差,缺乏灵气(儿童独有)动整张脸都偏青青白白的苍白之色(少神)

 

6.面色黄或青灰,两眼之间有一条隐约的青筋。

图片

7.眼、嘴、人中、鼻子周围,印堂等位置有隐约的青光泛出(跟脸颊的红润相比)

 

8.身体瘦弱、吃不长肉、不长个,或者虚胖、胖而无力。

 

9.容易发困,上课睡觉,容易累、不爱运动(儿童阳气足喜动为佳)。

 

10.体弱容易感冒、儿童慢性病如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等脾胃为后天之本,导致小儿脾胃虚弱变差变寒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不健康生活饮食方式所导致,小儿脾胃虚寒、脾胃虚弱会导致一系列的后果,最主要的是影响发育或者从小就有各种慢性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儿科健脾消食类药物分析

健胃消食片

成分:太子参、山楂、山药、麦芽、陈皮。

治疗症状:脾虚、食欲不振、不思饮食、脘腹胀痛、大便溏稀、面黄肌瘦的患儿。

成分解析:君药太子参,补气健脾;臣佐药山楂、山药、麦芽,治疗米面积,使药陈皮。

注意事项:孩子多为纯阳之体,所以在发热感冒期间禁止服用,但食欲不振、平时不爱吃饭且大便粘稠者可以食用。

>>>>

乳酸菌素片

成分:乳酸菌素

治疗症状:用于肠道异常发酵及消化不良引起的肠炎及儿童腹泻,指的是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拉肚子,大便次数增多的患儿。

注意事项:适合不爱吃饭及大便次数增多的患儿,所以孩子在食欲旺盛及大便干燥时要引起注意。

>>>>

大山楂颗粒(丸)

成分:山楂、麦芽、神曲(又名三仙)。

功能主治:开胃和中、消化不良,用于食欲不振的患儿。

注意事项:此方成分为三仙,偏于治疗食积患儿,不含消虫积之药物,所以孩子有虫积及大便干燥时要引起注意。

>>>>

小儿健脾丸

成分:人参、白术(麸炒)、茯苓、甘草(蜜炙)、陈皮、法半夏、白扁豆(去皮)、山药、莲子(去心)、南山楂、桔梗、砂仁、六神曲(麸炒)、麦芽(炒)、玉竹。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化滞。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大便溏泻,体弱无力。

注意事项:此方君药为人参、白术,孩子感冒咳嗽期间禁止服用滋补性中成药,所以孩子在大便干燥时要引起注意,此方善于治疗食积患儿及精神不佳,不善于活动的患儿,不能治疗虫积。

>>>>

健儿消食口服液

成分:黄芪、白术(麸炒)、陈皮、麦冬、黄芩、山楂(炒)、莱菔子。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理气消食。

注意事项:此方君药为黄芪、白术,是补气健脾药物;佐药为炒莱菔子,是破气药物;此药为消食积药物,在患儿感冒咳嗽期间不能服用滋补性中成药,所以患儿服用此药要依据症状及病情。

>>>>

小儿消食咀嚼片

成分:炒鸡内金、山楂、炒麦芽、炒神曲、槟榔、陈皮。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用于脾胃不和、便秘、食滞、疳积、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注意事项:方中有消米面积的炒麦芽、炒神曲,有消肉积的炒鸡内金,有消虫积的槟榔,有消疳积的炒鸡内金、四仙、陈皮。此药方中无苦寒药及破气,所以患儿在发热及急症时,要饭前较多剂量服用。

>>>>

常用健脾除湿、和胃消食的药食同源饮片

成分:山药、山楂、薏仁、芡实、莲子、茯苓、白扁豆、鸡内金。

服用方法:可以全部选用,也可以部分选用,直接熬汤服用;也可放入粥中熬熟食之;也可打粉放入奶中或饭中同时食用。

常用保健食品

>>>>

牛初乳

牛初乳中有免疫球蛋白及牛磺酸,所以可以在提高孩子免疫力的同时,调节孩子的肠道菌群,唯独要引以注意的是,在患儿感冒发烧时不能服用牛初乳。

综上所述

儿童生理功能是“脾常虚、肺常虚、肾常虚”,儿童用药原则中阐述:

应该佐以健脾和胃之品,如鸡内金、山楂、麦芽,神曲、槟榔等;

用药及时,用量要清;

宜用轻清之品,如属必用,则宜少量,中病即止;

不宜滥用滋补之品;

所以孩子在生病时要根据病情、病因、病程合理搭配健脾消食药物,以达到标本兼治、辨证施治的目的!

脾胃虚弱小儿推拿

补脾经,揉板门,揉中脘,分推腹阴阳,摩腹(顺时针,逆时针各半),揉足三里,捏脊(从下往上捏)

 

补脾经:拇指末节外侧,赤白肉际处。

图片

揉板门:板门位于手掌大鱼际,以拇指指腹揉。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止吐泻。

 

图片

揉中脘:中脘位于肚脐正中直上4寸,即胸骨下端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处,以手掌按揉。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图片

 

分推腹阴阳:以两拇指从剑突起,分别朝两边推动,边推边从上向下移动,直到平脐为止,称为分推腹阴阳。理气化痰、消食导滞。

 

图片

摩腹:围着小孩的肚脐打圈,力度稍微大点。

 

图片

按揉足三里:外侧膝眼下3寸,消化系统问题皆可推此穴。健脾和胃、调中理气。(以孩子的手测量尺寸)

 

 

图片

捏脊:按摩者由下而上提捏小儿脊旁1.5寸,每捏3下,向上提1下,共5-7遍。(从下往上推,退烧时从上往下推)

 

图片

 

对于孩子的脾胃问题,调理时间会比较长,家长切不可心急。

本文收录于合集:执业药师销售方案
返回列表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学员入口|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冀ICP备2021026746号-1
程明帅小儿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