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读小儿呕吐——小儿推拿诊疗方案
信息来源: 程明帅小儿推拿    时间:2022-12-23

呕吐,小儿推拿手法-消化系统

    呕吐是小儿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可独立存在,但往往伴发于多种疾病之中。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古人以有物有声为呕,有物无声为吐,有声无物为干呕。其实呕与吐往往同时发生,所以并称为呕吐。长期反复的呕吐,可伤阴耗液,损伤脾胃,影响营养的吸收,导致营养不良,必须引起注意。此外,由于哺乳方法不当或吸奶时吞入少量空气所产生的吐乳,称为“溢乳”,不属病态;呕吐又是某些急性传染病和某些急腹症的先兆症状,不属于本节论述范围。

    本节讨论的是以呕吐为主症的一般性消化道疾病,对于某些急性传染病、急腹症、颅内高压等引起的呕吐,均不属本节讨论范畴。

病因病机

    胃以降为和,小儿脏腑娇嫩,脾胃虚弱,凡外感、内伤、影响到胃,干扰骨气,导致胃气不和而上逆都能引起呕吐。

1.脾胃受寒 过食生冷或贪凉,致寒入胃腑,胃气受扰,升降失和,下行受組,上逆而呕吐。此外,小儿素体脾胃虚弱,阳易受病,寒从内生,脾阳受困,运化失常,以致水谷不运,上逆而呕吐。

2.脾胃蕴热 暑湿、湿热之邪侵犯胃腑,或乳食积滞蕴而化热,以致热气上逆而呕吐。

3.乳食不节 小儿脾胃薄弱,乳食过量,或食油腻不易消化之物,可损伤脾胃,导致胃不受纳,脾失运化,升降失司,胃气不能下行,气逆于上而发呕吐。

临床表现

1.寒吐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吐物不甚酸臭,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腹痛喜暖,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指纹色红。

2.热吐食入即吐,吐物酸臭,身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臭秽或秘结,小便黄赤,舌干、苔黄腻,指纹色紫。

3.伤食吐呕吐频作,吐物酸搜,口气臭秽,拒食拒乳,脘腹胀痛,拒按,大便酸臭,或溏或秘,苔黄腻,脉滑实,指纹滞。

推拿方案

(一)胃寒

1.治则:温中散寒、和胃降逆。

2.处方:揉外劳宫,清补脾经,揉板门、顺运内八卦。

3.方义:清胃经能和胃降逆止哎;揉板门能清胃热、止吐泻;顺运内八卦能消宿食、降胃逆;揉外劳宫能温中散寒。

(二)胃热

1.治则: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2.处方:清胃经、揉板门、顺运内八卦、退六腑。

3.方义:清胃经能和胃降逆止呕;揉板门能清胃热、止吐泻;顺运内八卦能消宿食、降胃逆;退六腑能清热泻火。

(三)伤食吐

1.治则: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2.处方:清胃经、揉板门、顺运内八卦、推四横纹。

3.方义:清胃经能和胃降逆止呕;揉板门能清胃热、止吐泻;顺运内八卦能消宿食、降胃逆;推四横纹能调中行气、消胀散结。

饮食

1.呕吐发作时当以清淡为原则,如藕粉、牛奶、生姜粥等。

2.呕吐时禁食油腻及及大蒜等辛辣刺激之物,生冷蔬菜水果也要慎食。

3.因虚致吐在缓解时应补充营养,如蛋汤、猪肝、紅穿汤、桂圆汤等。

4.饮食原则为少食多餐,进食要慢,不可过饥过饱,否则易诱发呕吐。

护理

1.喂养小儿时,食物宜淸淡而富有营养,不进辛辣、炙烤和有腥臊膻臭之味的食物、饮料等。

2.饮食清洁卫生,不吃腐败变质食品,不恣食生冷,防止食物及药物中毒》

3.呕吐者,应专人护理,安静休息,消除恐惧心理,抱患儿取坐位,头向前倾,用手托扶前额,较重者应暂禁食,然后用生姜汁少许滴使呕吐物吐出通畅,避免呛入气管。

4.呕吐较轻者,可进少量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食物,较重者应暂禁食,后用生汁少许滴入口中,再用米汁内服。

5.必要时补液。

 

想掌握更多推拿技术,学习小儿推拿,关注公众号“程明帅小儿推拿”,点击菜单“培训报名”

呕吐,小儿推拿手法-消化系统

 

延伸阅读:

 

  • 小婴儿呕吐常见于喂养不当、腹部受凉等
  • 大一些的孩子呕吐多见于消化系统疾病
  • 需通过病史、查体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
  • 呕吐时可能伴有发热、头痛、血便等症状

定义


小儿呕吐是婴幼儿、儿童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胃或小肠的内容物从口中涌出的现象,呕吐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症状同时出现,呕吐可伴有发热、头痛、血便等症状。

小儿呕吐有生理性的原因,也有病理性的原因,6月龄以下的婴儿吐奶多是生理性胃食道反流现象,大一些的孩子也可因进食过多出现单纯的呕吐,病理性的原因常见于消化道疾病,如胃炎、胃肠炎、阑尾炎等。严重呕吐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营养摄入,严重的可能会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类型

小儿呕吐可分为四种类型:

  • 溢乳:常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尤其是新生儿,与多种原因有关,如水平胃、幽门括约肌紧张、贲门松弛、喂养不当等,表现为少量的奶汁从胃部反流入口内,溢出口腔,这种情况较常见,一般不影响健康,改进喂养方法后随着宝宝长大,溢乳多可自然缓解。
  • 普通呕吐:吐前常有恶心的症状,呕吐时会吐出较多的胃内容物,这种情况多见于非感染性病因如饮食不当引起的消化不良等,少部分为感染性病因如胃肠道感染等。
  • 反复呕吐:婴儿期的反复呕吐多见于胃食管反流症,学龄前或者学龄期的儿童反复呕吐多见于慢性上消化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部分为再发性呕吐等。
  • 喷射性呕吐:呕吐前一般无恶心的症状,呕吐时大量胃内容物突然经口鼻喷出,原因多为幽门梗阻、胃扭转及颅内压增高等。

发生机制

呕吐是一个复杂的反射动作,当控制呕吐的中枢受到刺激时,即可反射性引起呕吐。

控制呕吐的中枢位于延髓,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引起呕吐:

  • 一是受到胃肠道、大脑等器官发出的信号刺激,直接支配控制呕吐反应的中枢进而引起呕吐;
  • 二是身体收到各种化学物质、药物、内生代谢物的刺激,然后发出信号,通过信号将刺激传至呕吐中枢,从而引起呕吐。
  • 三是婴儿的生理因素,在婴幼儿时期,胃呈水平位,胃部的肌肉发育不完善,幽门发育良好而贲门相对松弛,所以当哺乳过多或吞入过多空气时,常常会有少量的乳汁从嘴角溢出。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原因

小儿呕吐有生理性的原因,也有病理性的原因。

六个月以内的婴儿呕吐,以生理性为主,稍大儿童呕吐以病理性为主,常见原因包括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小脑或前庭功能障碍等,药物因素也可引起呕吐。

疾病因素

引起小儿呕吐的病因有很多,常见病因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和全身感染性疾病,其他的如神经系统疾病、急性中毒等也可引起呕吐。

消化系统疾病

引起小儿呕吐最常见的原因,以非感染性疾病为主,包括消化道功能紊乱,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等,部分为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如胃炎、胃肠炎、病毒性肠炎(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器质性梗阻,如肠套叠、先天性食管狭窄、幽门狭窄等。

根据呕吐物的特点不同,病因可能不同:

  • 呕吐的奶中有凝乳块而不含胆汁,食物带酸味,常见于贲门失弛缓症、幽门痉挛、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及幽门前瓣膜病变所致。
  • 若呕吐物含胆汁,常见于剧烈呕吐、胃炎症和溃疡、高位小肠梗阻。
  • 呕吐物带有粪便,多见于较低位肠梗阻。
  • 呕吐物食咖啡样物或血块,多为胃黏膜炎症或溃疡。

全身感染性疾病

如呼吸道感染、脓毒血症、颅内感染等。

以下疾病因素也可引起小儿呕吐:

  •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膜炎、脑炎、颅内出血、颅内占位性病变等。
  • 小脑或前庭功能障碍:如晕动病、迷路炎、梅尼埃病等。
  • 其他疾病:代谢紊乱,如酮血症;急性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再发性呕吐;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等。

药物因素

有些药物的副作用可通过刺激呕吐中枢引起呕吐,如阿司匹林、抗癌药、洋地黄、吗啡、部分抗生素等,与小儿呕吐有关的,主要是一部分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环境因素

有特殊刺激性异味的环境,也可能引起孩子呕吐。

生活方式

一次性喂食过多、摄入生冷食物以及腹部受凉等均可能诱发儿童呕吐。

就医

若宝宝出现频繁呕吐、面色苍白、精神欠佳,伴有发热等情况,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就医准备

安抚患儿情绪,尽可能避免患儿因为哭闹而发生呛咳,注意观察患儿的呕吐特点、频次,患儿呕吐物的颜色、气味、内容物等,并尽快处理患儿的呕吐物,并拍照留存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病情。

此外,应观察患儿呕吐时的伴随症状,就医后及时向医生说明,有助于医生诊断和治疗。

急诊(120)指征

小儿呕吐通常不是急症,一般无需紧急就医。但如果患儿呕吐物较多,呕吐次数频繁,还伴有发烧、腹痛、呕血、便血等情况,特别是喷射性呕吐,需要尽快就医,进行治疗。

就诊科室

儿科、急诊儿科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一般检查

  • 如果呕吐严重, 可观察到小儿皮肤弹性差,黏膜干燥等脱水的表现;
  • 眼球震颤,提示神经系统可能出现异常,视乳头水肿,提示颅内压增加;
  • 如果出现发热,需考虑消化系统感染等因素;
  • 如果患儿的心跳过快,提示可能出现发烧、脱水等问题。

腹部查体

如果出现腹胀、能明显观察到患儿的肚子在蠕动或能清晰听到患儿腹部有“咕噜”声音,提示患儿可能出现了如肠梗阻、阑尾炎等消化系统问题。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

通过检查结果中的指标变化,可判断患儿是否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判断感染状况及严重程度,并帮助医生对引起呕吐的原因做出判断,有助于下一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幽门螺杆菌检查

非常规检查,对于慢性呕吐患儿判断是否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肠道疾病有参考诊断意义。

大便检查

通过有无白细胞及白细胞数量、隐血试验是否阳性等,来辅助判断病因。

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B超或CT

  • 如果怀疑患儿是因为肠梗阻而出现呕吐,需拍摄腹部立位X线片;
  • 如怀疑患儿有腹部急症,可能需进行CT扫描;
  • 如怀疑有幽门狭窄、肠套叠可进行彩色超声检查。

胃肠道内镜检查

若怀疑为胃炎、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炎等胃肠道疾病时,可能需要进行内镜检查。

其它检查

心电图:严重呕吐、精神不佳、心率明显增快的患儿需要进行该项检查。

诊断

医生通过详细的问诊,了解患儿的症状特点,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等多能初步诊断。

疾病诊断

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

胃食管反流(GRE)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或者口中,这种疾病的原因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 生理性的原因是婴儿食管发育还不够成熟,食管肌肉的控制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在喂奶后可出现反流的情况,也称为“溢乳”。
  • 反流性食管炎是因为幼儿食管结构或功能出现异常而造成反流,主要表现为呕吐、咽下疼痛,甚至呕血和便血等,其中新生儿和婴幼儿以呕吐为主,年长儿童以反酸、反胃、打嗝为主。本病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食管PH动态监测是本病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还可以选择食管钡餐造影等辅助诊断。

胃炎

由各种有害因子引起的胃黏膜或胃壁炎性病变。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胃炎发生率更高。

  • 急性胃炎发病时,轻者只有食欲不良、腹痛、恶心、呕吐等表现;严重者可以出现呕血、黑便、脱水等情况。有感染的患者,还会出现发热等症状。
  • 慢性胃炎患者常出现反复发作、无规律的腹痛,通常在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出现。疼痛较轻者表现为间歇性隐痛或钝痛,严重者为剧烈的绞痛。还会伴有食欲不佳、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从而影响患儿的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胃黏膜糜烂出血的患儿还可伴有呕血、黑便。
  • 如果孩子较小,以上症状可能不明显,或仅表现为呕吐。可以通过胃镜检查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来诊断本病。

消化性溃疡

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可见于各年龄儿童。儿童患本病后症状并不典型。

诊断标准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是诊断溃疡准确率最高的方法。内镜下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病变,边界清楚,中央有灰白色苔状物时可以诊断本病。

对于无法做胃镜检查的患儿,可以做胃肠X线钡餐造影,发现胃和十二指肠壁龛影可以确诊本病。还可以做血常规或者粪便潜血试验初步了解是否有消化道出血,来辅助诊断。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该病是由于胃部的幽门环肌增生肥厚,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上消化道不完全梗阻。呕吐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呕吐开始表现为溢乳,逐渐加重,最后发展为喷射性呕吐。几乎每次喂奶后都会吐,呕吐物为带凝块的奶汁,但不含胆汁。

少数患儿因为呕吐频繁,吐出物可能含咖啡样的物质或血。根据病史、胃蠕动波和腹部肿物等典型体征不难诊断,少数可以借助X线、B超等检查来确诊。

肠套叠

指一段肠管套入周围另一段肠管导致肠腔狭窄,发生梗阻。这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多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

通过肠套叠的典型症状即可诊断:健康的婴幼儿突然发生阵发性有规律的哭闹、腹痛、呕吐、便血,以及在腹部摸到像腊肠一样的肿块,腹部彩超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鉴别诊断

胃食管反流、喂养不当、幽门狭窄引起的呕吐可能会混淆,医生会重点鉴别。

胃食管反流

本病的呕吐为非喷射性,上腹部无蠕动波,患儿右上腹没有肿块。可借这些表现与幽门狭窄相鉴别。也可以使用X线钡餐检查等协助诊断本病。

喂养不当

小婴儿喂奶过多、过急,或在哭闹后立即喂奶,喂奶后孩子体位防止不当等,均容易引起呕吐。这种呕吐通过调整喂奶方式,喂奶后拍嗝等方式可以很快缓解。

幽门狭窄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无胆汁的喷射性呕吐。患儿起初出现溢乳,症状逐渐加重发生呕吐,呕吐物不含胆汁。可伴有大便次数减少、尿液减少、皮肤黄染,但患儿右上腹可摸到肿块,可以鉴别。

治疗

查明患儿呕吐的具体病因后进行相应治疗,主要的治疗方式为一般治疗、病因治疗、对症治疗。

家庭处理

就医后的家庭处理主要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饮食安排。

  • 呕吐后容易脱水,建议喝低渗口服补液盐预防及纠正脱水,补充电解质和水分。
  • 严重呕吐后短时间内不进食,待呕吐减轻后适当吃清淡的流食、半流食,由少到多,多观察,不存在肠梗阻等外科情况下,需要继续饮食,但是少量多餐。
  • 因胃食管反流引起呕吐的患儿:主要是改变喂养方式,少量多餐喂养,进食后竖立抱半小时以上才能躺下,睡眠时适当抬高头颈肩部,以减轻反流。
  • 婴儿可以增加喂奶次数。
  • 大一点的孩子也应少量多餐,以高蛋白、低脂肪饮食为主。
  • 避免食用饮料、巧克力和辛辣食品。

没有就医的家庭处理:

  • 小儿发生呕吐时,让孩子侧躺,或者低头,以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呛咳甚至堵塞气管。
  • 呕吐后及时清洁孩子的口腔、面部、颈部等,及时清洗被呕吐物污染的衣物、床单等。

专业治疗

一般治疗

尽快查明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是缓解呕吐的根本方法,药物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对于有溢乳症状的婴儿,应改进哺乳的方法,同时采取正确的婴儿体位进行喂乳,在哺乳后,可将婴儿竖抱、拍背、帮助婴儿把胃中的气体充分排出,减少溢奶。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给婴幼儿用药时需要十分谨慎,尽量选择安全、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可以选择硫糖铝凝胶等护胃止呕吐,严重呕吐会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如口服补充低渗口服补液盐失败,这时需静脉补液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饮食疗法

轻微呕吐的患儿仍然可以进食,但应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可以吃母乳或半流食,再额外喝低渗口服补液盐,对于严重且频繁呕吐的患儿,则需及时查明病因、排除外科情况,暂时禁食,同时进行液体治疗,等呕吐缓解后,再逐渐恢复饮食。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日常
  • 应根据孩子的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
  • 婴幼儿要注意喂养的方式,按需喂养;已经添加辅食的孩子,建议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摄入。
  •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饮食

婴儿

母乳喂养的小婴儿不需要固定喂奶时间,按需喂养。即使出现呕吐,也可以正常哺乳。除非宝宝还有其他症状,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饮食。母乳喂养时,母亲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生冷、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物。

幼儿

保证母乳或人工喂养的同时,需要及时合理的添加辅食。可以少食多餐,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摄入。

儿童

培养儿童定时、定量进食,每顿饭不要吃的过饱,更不可以暴饮暴食,不要吃生冷以及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均衡营养,避免孩子挑食。

生活习惯

  • 对于总是溢奶的婴幼儿,可以在喂奶后将孩子竖抱,同时拍背促进孩子打嗝。
  • 儿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体质虚弱的孩子日常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保证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 帮助孩子控制体重,不能过瘦或过胖,孩子肥胖也可引起多种疾病。
  • 不要在孩子面前抽烟,也不要带孩子去有较多人吸烟的场合,以免烟雾刺激引起呛咳。
  • 对于消化不好的孩子,每天可以给孩子按摩肚子,沿肚脐周围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次5~10分钟。

注意事项

  • 孩子发生呕吐时家人不要惊慌,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得紧张焦虑,以免给孩子增加压力,应沉着理智应对,科学求医。
  • 日常饮食切忌暴饮暴食,进食时不要过于勉强,适量即可。
  • 当孩子呕吐时发生精神不振、发烧、头痛、便血等严重伴随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 不乱吃药,遵循医嘱,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

参考资料
[1]万学红,卢雪峰. 诊断学 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117.
[2]王卫平,孙锟,常立文. 儿科学 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117.
[3]沈洪,刘中民. 急诊与灾难医学 第2版[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4]A review of psychological treatments for vomiting associated with paediatric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Curr. Opin. Pediatr. 2019 10;31(5).
[5]江载芳,申昆玲,沈颖.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6]《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胃炎(修订)》编写组. 中医相关专家组. 中医儿科杂志. 201814(3):1-5
以上内容由张先华主任医师参与编审,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 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具体决策请遵医嘱
本文收录于合集:
返回列表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学员入口|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冀ICP备2021026746号-1
程明帅小儿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