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读小儿腹泻病(泄泻)——小儿推拿诊疗方案
信息来源: 程明帅小儿推拿    时间:2022-12-23

关注公众号 进入对话框

点击“培训报名”学习小儿推拿

宝宝腹泻家长别慌!小儿推拿+食疗,帮孩子快速止泻~

 

腹泻,中医称之为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甚如水样为主症的临床常见病证,多发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尤以1岁以下最为常见。

本病易伤气津,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下泄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久泄迁延不愈者,则易转为疳证、慢惊风。

 

小儿腹泻虽棘手,但小儿推拿治疗该病疗效显著!

 
小儿推拿治腹泻
 

 

推拿治疗原则:健脾消食、和胃清肠。

常用推拿手法与穴位:运内八卦、补脾经、清大肠、摩腹、揉脐、揉龟尾。

 

1.左手固定住小儿左手,并以拇指指腹盖住小儿中指下离卦,右手拇指指腹着力,顺时针运内八卦500次。

宝宝腹泻家长别慌!小儿推拿+食疗,帮孩子快速止泻~
 

2.右手拇指侧峰着力于小儿左手脾经,推补脾经500次。

宝宝腹泻家长别慌!小儿推拿+食疗,帮孩子快速止泻~
 

3.右手拇指侧峰着力于小儿左手食指桡侧的大肠经,自指根推向指尖,共400次。

 

宝宝腹泻家长别慌!小儿推拿+食疗,帮孩子快速止泻~

 

4.右手掌掌心向下,贴于小儿腹部,沿顺时针摩腹100次。

5.右手食、中、无名指着力于小儿脐部,顺时针揉脐100次。

6.右手拇指着于小儿龟尾穴,顺时针揉龟尾100次。

宝宝腹泻家长别慌!小儿推拿+食疗,帮孩子快速止泻~

 

宝宝腹泻家长别慌!小儿推拿+食疗,帮孩子快速止泻~
分证论治效果好
宝宝腹泻家长别慌!小儿推拿+食疗,帮孩子快速止泻~

 

1.伤食泻

临床表现:大便味酸腐,难闻;有明显的饮食过量病史,可加清胃经、揉中脘、搓揉腹部。

操作:

(1)右手拇指侧峰着力于小儿左手胃经,沿赤白肉际自腕横纹推向指根400次;

(2)右手食、中、无名指着力于小儿中脘穴,顺时针操作100次;

(3)双手置于小儿腹部两侧,向反方向相对用力搓揉腹部100次。

▶ 食疗:山楂饮

配伍:鲜萝卜2个,炒山楂15g,红糖适量。

制法:水煎。

服法:每天1剂,分数次服用,连服2~3天。

方义:山楂消食导滞,萝卜开胸下气。

 

2.湿热泻

临床表现:腹痛即泻,暴注下迫,粪色黄褐热臭,或见少许黏液,身热,烦躁口渴,小便短赤,肛门灼热而痛,可加退六腑、揉天枢、推下七节骨。

操作:

(1)左手固定住小儿左手,右手食、中指并拢着力于小儿退六腑,自肘向下直推至腕部300次;

(2)右手拇、食指着力于小儿两侧天枢穴,顺时针揉100次;

(3)右手食、中指并拢着力于小儿七节骨穴,自上而下推之,共100次。

▶ 食疗:高粱米白头饮

配伍:生苡米30g,白头翁15g,高粱米、白糖各适量。

制法:高粱米放锅内爆炒,取6g与苡米、白头翁同煎取汁,加少量白糖调味。

服法:每天1剂,分2~3次服用,连服数天。

方义:苡米利水渗湿健脾;白头翁清热利湿。

 

3.寒湿泻

临床表现:大便清稀多泡沫,色淡不臭,肠呜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面色淡白,口不渴,小便清长。可加揉脾俞、揉胃俞、揉外劳宫、揉足三里、捏脊。

操作:

(1)右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背部一侧脾俞穴,顺时针接揉100次,完毕后再以相同方式揉另一侧脾俞穴;

(2)右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背部一侧胃俞穴,顺时针揉100次,完毕后再以相同方式揉另一侧胃俞穴;

(3)右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手背外劳宫穴,揉500次;

(4)右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腿部一侧足三里穴,顺时针揉100次,完毕后再以相同方式揉另一侧足三里穴;

(5)双手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将小儿背部皮肤提起,自下而上捏脊3遍,之后在捏脊操作时每捏3下向上提1下。共操作5遍。

 

▶ 食疗:霍香白蔻生姜饮

配伍:霍香 5g ,白蔻15g,生姜2片。

制法:上三味水煎,沸后10分钟取汁。

服法:代茶饮,或加少量红糖调味服。

方义:霍香化湿;白蔻行气燥湿;生姜温中。

 
日常调护
 

 

腹泻期间注意避免甜食、油腻食物、高纤维饮食;选择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

为了减少婴幼儿腹泻的发生,哺乳期女性在哺乳前应避免用毛巾或口水巾探拭乳头,如需清洁,可在哺乳前用清水冲洗乳头,自然晾干或用无菌纱布擦干。尤其是夏季,以免滋生细菌造成感染。若不注意,则“病从口入”,造成宝宝反复泄泻。

 

当发生轮状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的腹泻时,应注意手的卫生,换尿布后、喂奶前务必洗手,并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若因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可以添加益生菌治疗。

 

温馨提醒:如果患儿泄泻症状较重,出现囟门凹陷(平常囟门较大,且未闭合的小儿适用)、无泪、眼眶凹陷、口唇干燥、小便量减少等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危害患儿生命安全。宝宝腹泻家长别慌!小儿推拿+食疗,帮孩子快速止泻~

 

延伸阅读

在我国,腹泻病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常见多发病,为第三世界国家小儿第一位常见多发病及死因。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内约占半数。

一般全年散发,不同病菌引起的腹泻病暴发流行的时期可能不同,如诺如病毒肠炎爆发高峰多见于寒冷季节,即11月至第二年2月,产毒性细菌引起的肠炎多发生在夏季。其中诺如病毒是集体机构急性爆发性胃肠炎的首要致病原,最常见暴发的场所是餐馆、托儿机构、医院、学校、军营、游船、养老院等地点。

疾病类型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病因
  • 引起婴幼儿腹泻病的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原因。
  • 感染性因素主要考虑细菌、真菌、病毒等病菌感染。
  • 非感染性因素主要考虑饮食不当、气候变化、腹部受凉等原因。

基本病因

感染因素

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

病毒感染

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引起。常见的有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

细菌感染

如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真菌感染

有念珠菌、曲霉菌、毛霉。婴儿以白念珠菌性肠炎多见。

寄生虫

常见为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和隐孢子虫等。

肠道外感染

如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膀胱炎、阑尾周围脓肿等引发腹泻。

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

肠道外感染时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等可大量繁殖,引起药物难以控制的肠炎,排除如病程中伴发的肠道病毒或细菌感染等其他诱发因素后的腹泻,称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非感染因素

饮食因素

  • 喂养不当:多为人工喂养儿,如喂养不定时、饮食量不当、突然改变食物品种、过早喂给大量淀粉类或脂肪类食品、果汁调料等,均可引起腹泻。母乳喂养过早添加辅食也可引起腹泻。
  • 过敏性腹泻:如食物过敏相关性肠病、小肠结肠炎、直肠结肠炎等。
  • 原发或继发性双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肠道对糖的消化吸收不良引起的腹泻。

气候因素

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或饮奶过多等都可能诱发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诱发因素

婴儿容易患腹泻病,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 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的紊乱。
  • 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且婴儿食物以液体为主,入量较多,胃肠道负担重。
  • 机体及肠黏膜免疫功能不完善。
  • 肠道菌群失调:正常微生物菌群对肠道有保护作用,可以对抗外来入侵的细菌。新生儿肠道正常菌群尚未建立,改变饮食可使肠道内环境改变,滥用抗生素等因素均可能使肠道菌群失调而患肠道感染。
  • 健康人的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称为肠道菌群肠道菌群按一定比例组合,各种菌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一旦身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如长期应用抗生素等,部分菌被抑制,未被抑制的菌繁殖,从而引起正常肠道内环境被破坏,引起腹泻、便秘等临床症状,称为肠道菌群失调。
  • 人工喂养:指不能母乳喂养的情况下,用奶粉冲调来代替母乳喂养宝宝。母乳中有很多有益成分,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动物乳中虽然也有部分活性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且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易受污染,所以人工喂养的小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
症状
  • 患儿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变稀薄等性状改变。
  • 症状轻时可伴呕吐,重时可伴有脱水、烦躁甚至昏迷、休克等。
  • 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急性、迁延性和慢性腹泻。

典型症状

腹泻持续时间在2周以内称为急性腹泻,2周至2个月为迁延性腹泻,2个月以上为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

腹泻的共同表现:次数增多,粪质稀薄,腹痛,呕吐等。

轻型

起病可急可缓,食欲缺乏,偶溢奶或呕吐,大便次数多,但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重型

起病急,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而来,除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 胃肠道症状:包括食欲低下,常有呕吐,严重者吐咖啡色液体;腹泻频繁,大便每日十余次到数十次,多为黄色水花样或蛋花样便,含有少量黏液,少数患儿也可有少量血便。
  • 脱水:可出现眼窝、囟门凹陷,尿少,泪少,皮肤黏膜干燥、弹性下降,手脚冰冷,腹壁凹陷等。
  • 感染中毒症状:发热或体温不升,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面色苍白,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休克。

迁延性和慢性腹泻

营养不良的婴幼儿患病率高。可能为急性腹泻反复发作,未彻底治疗或治疗不当,一直难以痊愈。腹泻时间持续2周至2个月为迁延性腹泻,2个月以上为慢性腹泻。

伴随症状

迁延性和慢性腹泻可能伴随皮肤黏膜苍白等贫血症状。

就医

突然剧烈腹泻,比起平时次数显著增多,伴呕吐等,建议儿科就诊。病情重时可能出现脱水征象,如按压皮肤回弹缓慢,需要尽快就医。医生根据患儿症状可能安排做粪常规、大便隐血等检查。就诊时医生可能会问如下问题:

  • 什么时候开始的?已经出现了多久,有无加重?
  • 大便颜色、性状如何?为稀水样/蛋花样/稀糊样?是否混有黏液、鲜血或脓液?
  • 有没有大便次数增多?一天几次?
  • 精神反应如何,有无腹痛、腹胀及呕吐,及严重程度?
  • 腹痛腹胀是否可以缓解?哪些情况下可以缓解?
  • 有没有发热或其他症状?
  • 小便量是否减少?有无烦躁、嗜睡甚至昏迷?
  • 有无自行用药?使用了什么药物,吃了多久?用药后症状有无缓解?

就诊科室

儿科、儿内科

诊断依据

腹泻病一般可根据临床表现和大便性状作出临床诊断。医生会检查患儿精神反应、皮肤弹性等判定有无脱水。根据大便常规结果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大便无或偶见少量白细胞

一般为病毒、非侵袭性细菌、喂养不当等引起的腹泻。多为水样便,有时伴脱水症状。除感染因素外还应注意以下情况:

  •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内婴儿,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后大便可逐渐转为正常。
  • 导致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各种疾病:如双糖酶缺乏、食物过敏性腹泻、失氯性腹泻、原发性胆酸吸收不良等。可能需做食物过敏原查找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大便有较多的白细胞

常由各种侵袭性细菌感染所致,仅凭临床表现难以区别,必要时应行大便细菌培养、细菌血清型和毒性检测,结合检查结果鉴别细菌性痢疾、坏死性肠炎、食物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等疾病。

相关检查

医生查体

  • 腹部检查,判断是否存在腹胀、腹部包块、按压痛等。
  • 检查皮肤黏膜颜色、弹性等,判断有无贫血、脱水及休克早期表现。

实验室检查

  • 粪便常规及大便隐血试验:用于判断腹泻是否由侵袭性细菌引起,可能出现红细胞及白细胞阳性。隐血阳性可见于食物蛋白过敏、消化道溃疡等疾病。
  • 病原体及免疫学检查:可明确病原体类型,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如轮状病毒检测。
  • 血常规检查: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病血象常无明显改变。
  • 血电解质检查:判断是否存在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 其他:如肠道菌群分析,大便酸度,还原糖和细菌培养等。

影像学检查

彩超、腹部平片:根据病情需要,如疼痛持续加重不能缓解、有明显转移性右下腹痛等怀疑阑尾炎、肠梗阻等急症时,医生可能会进行如彩超、腹部平片的检查。

病理检查

小肠黏膜活检:对于迁延性、慢性腹泻可能需要,了解慢性腹泻的病理生理变化。

特殊检查

慢性、迁延性腹泻可能做食物过敏方面的检查,如食物回避-激发试验等。必要时还可做消化道造影或结肠镜等综合分析判断病因。

鉴别诊断

引起腹泻病的病因较多,以下为腹泻病的几种常见原因的鉴别。

轮状病毒肠炎

是婴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数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病初1~2天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及水分多,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数日后呕吐渐停,腹泻减轻,一般3~8天缓解,少数可能时间更长。

诺如病毒肠炎

寒冷季节高发,常在餐馆、托儿机构、学校等地点暴发流行。首发症状多为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全身症状有畏寒、发热、头痛、乏力和肌肉痛等。可有呼吸道症状。吐泻频繁者可发生脱水及酸中毒、低钾。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症状持续12~72小时,粪便及血常规检查一般无特殊发现。

产毒性细菌引起的肠炎

多发生在夏季。潜伏期1~2天,起病较急。轻症仅大便次数稍增多,性状轻微改变。重症腹泻频繁,量多,呈水样或蛋花样,混有黏液,镜检无白细胞。伴呕吐,常发生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本病为自限性疾病,3~7天好转,也可较长。

侵袭性细菌引起的肠炎

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鼠伤寒杆菌等细菌引起的肠炎,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季,急性起病,高热,可能出现热性惊厥。腹泻频繁,大便呈黏液状,带脓血,有腥臭味。大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及数量不等的红细胞。粪便细菌培养可找到相应致病菌。

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肠炎

大便次数增多,开始为黄色水样便,后转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大便镜检有大量红细胞,常无白细胞。伴腹痛,个别病例可伴溶血尿毒综合征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炎

多发生在使用大量抗生素后。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发生休克,典型大便为暗绿色,量多带黏液,少数为血便。大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和成簇的革兰阳性球菌,培养有葡萄球菌生长,凝固酶阳性。

假膜性小肠结肠炎

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引起,可在用抗生素1周内或到停药后4~6周发病。轻症大便每日数次,停用抗生素后很快痊愈,重症频繁腹泻,黄绿色水样便,可有假膜排出。可有大便带血,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伴有腹痛、腹胀和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发生休克。大便厌氧菌培养、免疫荧光及细胞毒素中和试验等方法检测细胞毒素可协助确诊。

真菌性肠炎

多为白色念珠菌所致,2岁以下婴儿多见。常并发于其他感染或肠道菌群失调时,常伴鹅口疮。大便次数增多,黄色稀便,泡沫较多,带黏液,有时可见豆腐渣样菌落。大便镜检有真菌孢子和菌丝。做真菌培养可进一步确诊。

细菌性痢疾

起病急,全身症状重。大便次数多,量少,排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大便镜检有较多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细菌培养有志贺痢疾杆菌生长即可确诊。

坏死性肠炎

中毒症状较严重,腹痛腹胀、频繁呕吐、高热,大便呈暗红色糊状,逐渐出现典型的赤豆汤样血便,常伴休克。腹部X线表现为小肠局限性充气扩张,肠间隙增宽,肠壁积气等。

食物蛋白过敏相关性直肠结肠炎

发病年龄较小,一般在2月龄左右,母乳喂养或混合喂养婴儿,轻度腹泻、粪便带血(多为血丝),无全身其他器官受累,患儿一般状态好,粪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增多,潜血阳性,可见白细胞。

治疗

该病治疗以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为主。急性腹泻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迁延性及慢性腹泻应注意肠道菌群失调及饮食疗法。不建议自行使用抗生素及止泻药。

急性期治疗

饮食疗法

腹泻时进食和吸收减少,仍应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尽快恢复母乳及原来已经熟悉的饮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喂食与患儿年龄相适应的易消化饮食。病毒性肠炎有可能出现继发性双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对疑似病例可以改喂淀粉类食品,或去乳糖配方粉。腹泻停止后逐渐恢复营养丰富的饮食,并每日加餐1次,共2周。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轻度可口服补液盐,重度脱水时需要静脉补液。

补钙、补镁治疗

补液过程中如果出现惊厥、手足搐搦,可能由低钙引起,需要静脉输液补充葡萄糖酸钙。在补钙后手足搐搦不见好转反而加重时要考虑低镁,需肌肉注射补充硫酸镁。

一般治疗

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如体温、心率、精神反应、皮肤弹性、尿量等。

  • 保证足够热量供应,这对促进肠黏膜损伤的修复、胰腺功能的恢复、微绒毛上皮细胞双糖酶的产生等是必要的措施。
  • 确诊食物过敏引起腹泻的患儿需回避过敏食物。
  • 双糖不耐受患儿需采用不含乳糖配方奶等。
  • 要素饮食:是肠黏膜受损患儿最理想的食物,是由氨基酸、葡萄糖、中链甘油三酯、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组合而成。需要医生根据患儿临床状态决定使用的浓度和用量。
  • 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补液治疗

口服补液

适用于预防脱水和治疗轻度、中度脱水。

  • 从患儿腹泻开始,需保证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口服补液盐,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直至腹泻停止。
  • 轻至中度脱水:口服补液盐的用量(ml)=体重(kg)*(50~75),4小时内喝完。4小时后评估脱水情况,调整补液方案。
  • 婴儿建议选择口服补液盐Ⅲ,可以少量多次给予。

静脉补液

重度脱水患儿应采用静脉补液的方式进行补液。

控制感染

  • 水样便腹泻一般不用抗生素。如果伴有明显中毒症状不能用脱水解释者,尤其重症患者、新生儿、小婴儿和衰弱患儿应选用抗生素治疗。
  • 黏液脓血便患者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应根据临床特点,针对病原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再根据大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

肠道微生态疗法

益生菌口服,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对于急性水样腹泻,推荐布拉酵母菌、鼠李乳杆菌;对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推荐布拉酵母菌。

  • 常见药物有: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布拉氏酵母菌散。
  • 注意事项:因益生菌药物多为活菌制剂,建议在冰箱冷藏,溶解时的水温不宜超过40℃。因药物会相互作用,可能会减弱疗效,益生菌应和抗菌药、铋剂、药用炭、酊剂等分开服用;常见的如蒙脱石散建议间隔两小时,抗生素建议间隔1小时。

肠黏膜保护剂

能够吸附病原体和毒素,维持肠道功能,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常用药物:蒙脱石散。

  • 使用方法:将1袋(3g)倒入50ml温水中,搅匀后快速服用。儿童用量根据年龄有所不同。
  • 注意事项:可能会出现轻度便秘;急性腹泻服用本品1天后、慢性腹泻服用2~3天后症状未改善,建议咨询医生。

抗分泌治疗

可以抑制肠道水、电解质的分泌,可用于治疗分泌性腹泻。常用药物:消旋卡多曲,能明显缩短急性水样性腹泻患儿的病程。

  • 使用方法:用量需根据孩子体重计算。
  • 注意事项:不可连续服用超过7天;可以和食物、水和母乳一起服用,但需要溶解混合均匀。不可与红霉素、酮康唑、利福平等药物同用。

补锌治疗

急性腹泻患儿可以在医嘱指导下口服补锌。小于6月龄的患儿,每天补充元素锌10mg,大于6月龄的患儿,每日补充20mg,推荐补充10~14天。常见补锌药物:硫酸锌、葡萄糖酸锌。

  • 避免使用止泻剂,如洛哌丁醇,因为它抑制胃肠动力的作用,增加细菌繁殖和毒素吸收,对于感染性腹泻有时很危险。即使怀疑为细菌性腹泻时,不首先推荐使用抗生素。
  •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可能有良好疗效,可配合中药、推拿、捏脊等。

预后
  • 轮状病毒肠炎等急性腹泻病若无并发症,腹泻缓解,一般可以痊愈。
  • 慢性或迁延性腹泻的治疗情况需依据并发症(如营养不良等)情况而定。
  • 急性腹泻反复发作,未彻底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发展为慢性或迁延性腹泻。
  • 自愈性: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腹泻多具有自限性,通过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对症处理后多可痊愈;因喂养不当引起的腹泻在调整饮食后多可痊愈;食物过敏引起的腹泻在避免过敏食物后可以缓解;双糖不耐受的患儿在更换不含乳糖配方奶后,腹泻可以缓解。
  • 危害性:轮状病毒肠炎是婴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因,该病虽为自限性疾病,大都预后良好,但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引起多系统病变,甚至死亡。其他急性腹泻若护理不当、处理不及时也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失衡等严重后果。

后遗症

迁延性和慢性腹泻可发生营养不良,严重者可导致生长发育障碍。

并发症

脱水、水电解质失衡、酸中毒、低钾等。可通过补液逐渐恢复。

日常
  • 该病的日常生活管理重在合理喂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该病是可以预防的,可以通过加强卫生、避免不适当的药物治疗等预防,如避免滥用抗生素。
  • 轮状病毒疫苗是轮状病毒肠炎较为理想的预防方法。

家庭护理

  • 急性起病、全身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注意腹部保暖,热敷腹部。轻症患者适当活动,避免头晕跌倒。及时更换污染衣物、被褥,开窗通风。
  • 排便频繁时可能导致肛周皮肤破损、糜烂或感染。排便后应温水清洗肛周,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可涂抹无菌凡士林或抗生素软膏以保护肛周皮肤,促进损伤部位愈合。
  • 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婴幼儿首选口服补液盐Ⅲ。

日常生活管理

  • 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婴儿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代乳品。
  • 科学添加辅食,每次仅添加一种食物,逐步增加,适时断奶。发生腹泻时,应暂停添加新的食物,性状可恢复到当前辅食状态的前一阶段,如从烂泥状回到糊状。
  •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婴儿用品、玩具的清洁和定期消毒,尤其是奶瓶、餐具等。

日常病情监测

动态观察患儿液体平衡状态,监测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注意精神反应及尿量变化,有无口渴、口唇干燥、囟门凹陷、皮肤弹性下降、尿量减少、神智淡漠等脱水表现,如有发现,需立即就医。若发现肌肉无力、心慌等表现,可能发生低钾血症,需及时就医。

特殊注意事项

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以免破坏肠道菌群引起迁延性或慢性难治性腹泻。使用抗生素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预防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注意乳品的正确保存,注意奶具、餐具、便器、玩具等的定期消毒。集体机构如有感染性腹泻流行,应积极治疗,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轮状病毒肠炎流行较广,可以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来进行预防。轮状病毒疫苗属于二类疫苗,目前可接种的有: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口服五价基因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

  • 免疫程序:我国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免疫程序,具体免疫程序参考疫苗说明书。
  • 接种对象:2个月~3岁的婴幼儿。
  • 食物过敏患儿需规避过敏食物。

参考资料
[1]儿科学(第九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26.
[2]江载芳,申昆玲,沈颖 褚福堂实用儿科学 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1286.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J]. 中华儿科杂志, 2016, 54(7):483-488.
本文收录于合集:
返回列表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学员入口|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冀ICP备2021026746号-1
程明帅小儿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