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去看过中医,也经常听医生说过这样的话:“上焦有火,下焦有寒”。那什么是上焦,什么是下焦,火和寒又是什么呢?
“三焦”是藏象,首见与《黄帝内经》,是“五脏六腑”中最大的“腑”,与“心包经”联系。包含“上焦、中焦、下焦”。
中医根据温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症状变化的特点,以上焦、中焦、下焦为纲,对温病过程中的各种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和概括,以区分病程阶段、识别病情传变、明确病变部位、归纳证候类型、分析病机特点、确立治疗原则并推测预后转归的辨证方法。
因为中焦堵住了,所以才会上焦有火下焦有寒,中医里说的上焦、下焦,都是从“三焦”引出来的。
熟悉中医经络的朋友都知道手少阳三焦经。而心、肝、脾、肺、肾五脏,和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当中,也提到了三焦。那么如何划分三焦?
三焦:上焦、中焦、下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膈以上为上焦,即心肺为上焦,脾与胃为中焦,脐以下,也就是肝、肾、大小肠、膀胱为下焦。
三焦具有通行元气、水谷和水液的功能,功能的发挥是以一定的形质为基础的。
但此形质并非是一个具体的确定的脏器组织,而是对一些脏器组织及其功能的概括。
因此,三焦是无形之说,形象地说,“三焦”其实就是人体躯干的一个大通道。
经络主要在四肢上走,而且走的是双向两车道;相比,三焦就是在人体的躯干上走的是双向八车道。
所谓“部位三焦”说,认为三焦并非是一个独立的脏腑器官,而是用以划分人体部位及内脏的特殊概念。
根据三焦有上焦、中焦、下焦之别,把人体划分成上、中、下三个生理病理区域,将人体重要内脏器官分别辖于这三个区域之中,见下图图示。
三焦的总功能
1、通行元气
三焦通行元气之说,首见于《难经》。如三十一难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十八难说:“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使,主持诸气。”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
原文明确地说明三焦是人体元气(原气)升降出入的道路,人体元气是通过三焦而到达五脏六腑和全身各处的。
元气,为人体最根本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别入十二经脉而达于五脏六腑,故称三焦为元气之别使。
因为三焦通行元气于全身,是人体之气升降出入的通道,亦是气化的场所,故称三焦有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如果元气虚弱,三焦通道运行不畅或衰退,就会导致全身或某些部位的气虚现象。
2、运行水谷
《素问.金匮真言论》称三焦为六腑之一,《素问.五藏别论》称三焦为传化之府,其具有传化水谷的功能。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三焦……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指出三焦具有对水谷的精微变化为营气,以及传化糟粕的作用。
水谷在人体运行道路及气之所终始,包括食物的消化、精微物质的吸收、糟粕的排泄全部过程,用“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来概括。
并根据上、中、下三焦所处部位不同,对水谷运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而有上焦主纳,中焦主腐熟,下焦主分别清浊、主出的具体描述。
这是以三焦运行水谷来概括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排泄的功能。
3、运行水液
三焦为人体水液运行的主要通道,这在《内经》中有多处论述,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灵枢.本输》说:“三焦者,中渎之腑,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说明三焦是人体管理水液的器官,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
人体水液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是多个脏腑的一系列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
如《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 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水液代谢虽由胃、脾、肺、肾、肠、膀胱等脏腑共同协作而完成,但人体水液的升降出入,周身环流,则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实现。
因此,三焦水道的通利与否,不仅影响到水液运行的迟速,而且也必然影响到有关脏腑对水液的输布与排泄功能。也可以说,三焦运行水液,是对脾、肺、肾等脏腑主管水液代谢作用的综合概括。
如果三焦水道不利,则脾、肺、肾等脏腑调节水液的功能将难以实现,引起水液代谢的失常,水液输布与排泄障碍,产生痰饮、水肿等病变。
正如《类经.藏象类》所说:“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
前面,我们详细说明了三焦的总体功能和作用,下面,我们将详细说明三焦的各“焦”的功能。
联系我们
13503132040
学校地址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理想上城程明帅小儿推拿
网站名称
程明帅小儿推拿
冀ICP备2021026746号-1程明帅小儿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