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门诊来了个女孩,因为“发热4天,扁桃体上有‘脓性分泌物’”在基层医院静滴阿莫西林,不久身上出现了红色皮疹,痒感明显,如下图1所示。

体格检查:T:38.6°C,面部、躯干、手臂和腿部出现全身性红色丘疹和斑疹,手心、足底未见。扁桃体左侧Ⅰ°、右侧Ⅱ°肿大,其上有“脓性分泌物”,咽部无严重充血样,颈两侧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脾肋下可及。
给予血常规及异型淋巴细胞测定,EB病毒4项,肝功能检测,腹部B超。
(1)血常规:WBC:13.25X109/L,N:33.2%,L:66.8%,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5%。
(3)肝功能ALT、AST略有增高;腹部B超显示脾稍增大。
患儿因感染Epstein-Barr病毒,再接受阿莫西林治疗时极易会出现麻疹样皮疹。
本患儿治疗上给予抗病毒、停用阿莫西林,保护腹部、抗过敏等处理,约4天后皮疹消退。
由此带来我们的疑问:作为常用的抗生素——阿莫西林,能够用于哪些疾病?又不建议用于哪些疾病?其副作用有哪些?
阿莫西林是一种广谱的半合成青霉素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胃肠道吸收率达90%。对大多数致病的G+菌和G-菌有效。
阿莫西林适用于敏感细菌(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的下列感染。
(1)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所致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2)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粪肠球菌等所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
(3)溶血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4)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所致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6)可用于治疗伤寒、其他沙门菌感染、伤寒带菌者;
(7)钩端螺旋体病。如莱姆病,以蜱为媒介的螺旋体感染性疾病;
美国Neil Skolnik,MD教授在解读最新莱姆病诊断、治疗中,提出:8岁以下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通常避免使用强力霉素,因为担心牙齿染色问题。在这些人群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作为一线治疗,如果对β-内酰胺过敏,强力霉素应作为二线选择。他建议用阿莫西林作为治疗莱姆病的首选药物,因为强力霉素会引起光毒性反应[1]。

图2示.Neil Skolnik,MD在Medscapes上讨论最新莱姆病治疗、诊断
(8)因其酸性条件下稳定,且吸收较好,阿莫西林作为治疗幽门螺杆菌主要药物之一。
(2)哮喘、湿疹、枯草热、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史者应慎用;疱疹病毒感染者,尤其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如合并细菌感染,可使用敏感抗生素,但忌用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以免引起超敏反应,加重病情[2]。
(3)巨细胞病毒感染、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患者一般不主张使用。
理由可能为:嗜异性抗体阴性的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几乎半数与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关[3];淋巴瘤尤其是Burkitt淋巴瘤和EB病毒的潜伏感染有密切关系;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可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血液细胞方面改变,加之白血病患者抵抗力较差,应使用较强的抗生素来尽快地控制感染。
理由可能是:它主要针对革兰阳性球菌效果比较理想,抗菌谱相对比较狭窄。对于相对危重的细菌性脑膜炎患者来说,常不能很好地达到脑膜炎治疗目的。除非进行了病原学的检查,进行了药物敏感实验提示阿莫西林效果比较理想,才会考虑使用阿莫西林治疗脑膜炎。
(1)过敏反应:如药物热、荨麻疹、皮疹和哮喘等,以及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2)消化系统症状:多见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临床应用中应注意其可导致黑毛舌、假膜性结肠炎。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抗生素都可能导致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可能在停止治疗后2个月内发生;严重程度可能从轻度腹泻到致命性结肠炎不等;如果怀疑或确认CDAD,立即停止应用并开始艰难梭菌的治疗。
(3)血液系统症状: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
(4)皮肤黏膜:斑丘疹、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剥脱性皮炎,Stevens-Jonnson综合征。
(5)肝、肾功能:少数患者用药后偶见血清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肝功能障碍(如过胆汁淤积性黄疸、肝胆汁淤积和急性溶细胞性肝炎)、急性间质性肾炎。
(6)长期使用本药可出现由念珠菌或耐药菌引起的二重感染。
(7)其他:静脉注射量大时可见惊厥;朱咏贵等报道使用阿莫西林舒巴坦导致小儿肉眼血尿等等[4]。
学小儿推拿,作人生赢家!赶快领取优惠券开始学习吧!

本文收录于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