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刚出生白白嫩嫩的,每天不是吃饭就是睡觉,这还没欣赏多久,脸上忽然陆续出现了斑点状的红疹,散在或密集在一起,有的还流黏黏的黄水,干燥时则结成黄色痂。
长辈们说这是“奶癣“,不用管,到时候会自己消失的!
相信很多人,都认为宝宝得“奶癣”和喝奶脱不了关系。
其实并不是,奶癣是由于很多原因引起的,轻微的时候妈妈平时稍加注意就可以自行恢复,但是比较严重的时候,要尽快前往医院就医,寻找诱发病因,及时治疗。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什么是“奶癣”?为什么会得“奶癣”?需要怎么预防和应对呢?
所谓“奶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由于皮肤感染而形成的癣,而是婴儿湿疹。
在西医中被称为“婴儿湿疹”,现代医学认为小儿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不传染,是婴幼儿期间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高达 13.3%~35.28%。多在出生后1~2月开始,1~2年内消失。通常会出现在宝宝的两侧面颊、额头、眉间、头皮等部位,严重时躯干和四肢也会出现,婴儿可能有烦躁不安症状,甚至影响睡眠和进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体质差异、环境的变化,婴幼儿湿疹的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引起宝宝奶廯的病因十分复杂,常规认为病因包括内外因素两个方面。
遗传
如果父母双方中的一方有过敏病史。孩子出现过敏的可能性就会提高到20%~40%。而且若父母双方都曾经有过相同的过敏病史,宝宝出现过敏的可能性就可以高达80%。
像过敏体质的宝宝就更容易出现奶癣,特别是婴儿时期的宝宝,这个时期皮肤角质层比较薄,毛细血管网丰富,而且内皮含水及氯化物比较多,并对各种刺激因素较为敏感,所以容易发生变态反应。
饮食不当
对于非母乳喂养的宝宝,食物过敏原是引起宝宝过敏的最常见原因。
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奶制品、禽蛋类、海产品及水产品、黄豆及豆制品、某些粮食、坚果类、水果、某些肉类及其肉制品,还有防腐剂、调味品、色素添加剂等。
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乳一般不是引起宝宝“奶癣”的原因。
但如果妈妈吃了易引起宝宝过敏的食物,比如海鱼、虾、蟹等海鲜。会使这些致敏物质通过乳汁进入孩子体内而诱发过敏或加剧过敏症状。这些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很容易引起宝宝过敏。
千万不要盲目停止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品,不仅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而且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可增强婴儿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是任何其他食物都无法替代的。
皮肤屏障
湿疹的发生与皮肤保水能力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常皮肤的表皮层内含产生足够的丝聚蛋白,这种蛋白质可以很好的将水分锁在皮肤里。
但是对小宝宝来说,皮肤相比成分并不成熟,丝聚蛋白能力也不如成人,所以会导致皮肤含水不足,进而导致湿疹发生。
外部刺激:毛制品、植物(各种植物花粉)、化学物品(护肤品、洗浴用品、清洁剂等)、化纤物品、动物皮革及羽毛;
这些都是有可能会导致宝宝过敏,也是导致奶癣发生的常见因素。因此宝宝长奶癣家长一定要多方面寻找原因,这样才可以有效避免疾病的发生。
对于轻度湿疹来说,更重要的是保持宝宝皮肤的清洁、干爽。
像现在干燥的冬春换季,在宝宝洗澡时,要用温水和非碱性的沐浴液,沐浴液必须冲干净,要特别注意是宝宝皮肤的褶皱处。洗完后,在宝宝身上涂抹一些防敏感的非油性的润肤乳,保持皮肤的正常呼吸。
但是如果湿疹明显,最好先去医院看看,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并使用不同强度的激素类药膏。
切勿相信市面上售卖的各类成分不明的湿疹药膏,因为不良商家药膏经常打着“纯天然”“中草药无害”等旗号欺骗患者,殊不知里面含有多种不明且有害成分。
根据诱发湿疹的病因,从饮食、衣物、洗浴、环境等方面有效预防。
坚持母乳喂养,如果妈妈吃某种食物导致宝宝出现湿疹,建议目前回避。非母乳喂养的宝宝,就要避免对致敏食物的接触啦!
宝宝的贴身衣物、被褥必须是棉质的,外衣领子也最好是棉质的。
宝宝的衣服应该宽松、轻软,并适当少穿些,过热、出汗都会产生湿疹或者使湿疹加重,衣物勤换洗,保持孩子身体的干爽。
不要用热水和肥皂给孩子洗脸、洗澡,保证适当的洗浴频率(建议每周不超过3次)。建议使用温水和偏酸性的洗浴用品清洁皮肤,避免交叉感染。
房间内温度不宜过高,定时通风,并且不宜铺地毯,最好不要养宠物。
打扫宝宝房间卫生时,最好使用湿毛巾或吸尘器处理灰尘,避免扬尘。
湿疹是一种皮肤炎症,而抗炎最为有效的药物就是激素,所以如果需要,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激素类软膏。
以上分享,希望各位宝爸宝妈们学习起来,一起为宝宝的皮肤健康保驾护航!
学小儿推拿,作人生赢家!赶快领取优惠券开始学习吧!

本文收录于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