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迎来假期,为了大家能平平安安带娃过年,我们总结了居家环境以及小区户外可能遇到的10大安全隐患。
孩子的安全无小事,爸爸妈妈是孩子们最关键的守护者。
花费几分钟时间,收下今年份安全锦囊,收获一整年平安吧!
在家中,儿童经常发生的伤害主要有:跌倒/坠落占25%,烧伤/电伤占16.7%,锐器伤9.1%,溺水5.0%,中毒2.6%等。
不少家庭都会安装这种卷帘式窗帘。这种设计虽然十分方便,但是卷帘用的拉绳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致命隐患。
拉绳一般会收在窗帘下方,孩子在打闹玩耍过程中如果不小心被勒住了脖子,极容易引起窒息。

家里最好选用无绳窗帘,如果要选这种卷帘式的窗帘,最好能将绳和珠链固定在相对较高的位置,确保孩子接触不到。
看似稳固的抽屉柜,如果被调皮的宝宝把每层抽屉都拉开,整个柜子的重心就会偏移,很容易失去平衡,进而倾斜、翻倒。
不仅是高层抽屉柜,低矮的款式同样非常危险。曾经宜家的某款抽屉柜就曾被爆出倾倒后,导致孩子死亡的事件。
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柜子固定在墙上,即便抽屉都拉开了,柜子的重心也不会偏移。
如果无法固定,可以选择给抽屉上锁。某宝搜“柜子安全锁”的小物件,也可以把抽屉锁上。
宝宝们玩耍打闹,或者大人关门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家里的推拉门都很容易夹到宝宝的手。
可以在门缝处放一个小木块,或者在门框上安一个“安全门卡/门挡”,这样就可以避免关门的时候夹到宝宝的手了。
浴室是1-4岁宝宝发生溺亡的高危场所,绝不能把宝宝独自一人留在浴室,更不能在浴缸、水桶内储存水。哪怕是0.5cm的积水也不行!
年幼的孩子不小心脸朝下栽入盛水的脸盆,自己是无法抬起头部的,几厘米的水就可能让孩子窒息而亡,一定不能大意。
及时擦干浴室的水分,以防宝宝脚底打滑摔伤,尽量铺上防滑垫。
确保洗衣液、沐浴露、洁厕灵、消毒剂等日常用品,放置在宝宝接触不到的地方。
各种电器、各种刀具、各种玻璃制品,除此之外,还有容易烫伤的热水瓶,容易烧伤的明火……
做饭的时候可以找其他人帮忙照看着宝宝或者把宝宝放在餐椅上,平时也要注意把刀具等危险品收好,关好厨房门。
有没有一种灵丹妙药能让宝宝免于意外夭折?有,父母就有这种“药”,而且是免费的,药名就叫“给宝宝安全的居家环境”。
日常和节假日遛娃,小区里的健身器、井盖、地下车库等处,几乎是必经之地,隐患也如影随形。
最关键的是提高安全意识,很多危险完全可以避免。
小区健身器材,基本都是按照成人的标准设计、安装的,并不适合孩子玩耍。
但是孩子天生好奇,贪玩时很容易把手、脚、头等部位伸到健身器材的缝隙里,引发危险。
健身器材不是大玩具,危险系数极高,尤其不能让孩子单独玩耍。
有孩子向化粪池井盖丢鞭炮,瞬间被炸飞3米高,导致重伤!
千万不能等到危险来临才后悔,别让它们变成“吃人井”!
电梯对孩子的吸引力有多大,相信大家都有所体会,经常发现孩子用小手、小脚不停试探电梯感应门。
还有大人用防走失绳牵着孩子抢电梯,却恰恰造成了新的危险......
此前,湖北大冶某小区内,一名2岁女童手腕系着的安全牵引绳被电梯夹住,随着电梯启动被绳子吊起 !

此前,一位妈妈带着2岁的女儿在地下停车场等待丈夫,遭到一辆车速过快的越野车的碾压,女儿不幸去世。
带孩子在小区玩耍时,一定要避开地下车库的出入口,最好不要带孩子进入地下车库玩耍。
同时,注意不要让孩子在车前、车后方的视野盲区玩耍,哪怕是停着的车,也要小心车辆突然启动或倒车。

很多家长带孩子出行时,都习惯抱着孩子乘车,认为:“我一直抱着孩子坐车,挺安全的。”
一旦发生碰撞事故,要么孩子变成大人的“安全气囊”,要么孩子会像子弹一样从大人手里“飞”出车外。
如果绑得太紧,发生碰撞时,惯性作用下,安全带可能勒伤孩子的脖子,甚至造成窒息。
绑得太松,孩子又可能会从安全带和座椅之间的空当飞出去。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汽车发生碰撞时,儿童安全座椅能使婴儿的死亡率降低71%,幼儿的死亡率降低54%。
带娃时,你身边发现过什么安全问题,又是如何避免危险的呢?
欢迎在留言中一起分享,帮到更多爸爸妈妈,守护更多孩子的安全。
娃发烧吃退烧药就行? 不!有这7种症状,要立即就医
学小儿推拿,作人生赢家!赶快领取优惠券开始学习吧!

本文收录于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