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单元 补虚药(笔记)
信息来源: 程明帅小儿推拿    时间:2023-10-09

  第十八单元 补虚药(笔记)

  细目一 概述

  1. 补虚药的配伍方法

  常配理气健脾药,以使补虚药更好发挥疗效。

  2. 补虚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补虚药应注意顾护脾胃,适当配伍健脾消食药,以促进运化。

  细目二 补气药

  1. 人参(1802-252)

  性能:甘、微苦,微温。归肺、脾、心、肾经。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特点:

  A 拯危救脱要药。

  B 补肺要药。

  C 补脾要药。

  D 擅治健忘。

  特征:大补元气。

  应用:

  (1)元气欲脱,脉微欲绝。

  (2)脾虚食少,肺虚喘咳,阳痿宫冷。

  (3)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

  (4)气血亏虚,久病虚羸。

  (5)惊悸失眠、健忘。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

  记忆技巧:下中上三焦。

  2. 党参(1802-253)

  功效:健脾益肺,养血生津。

  应用:

  (1)脾肺气虚证,食少倦怠,咳嗽虛喘。

  (2)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

  (3)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趣记:

  党参可补肺脾气,养血生津产山西。

  对应功效:健脾益肺,养血生津。

  人参、党参对比:

  (1)共同点:补脾气,补肺气,益气生津,益气生血,扶正祛邪。

  (2)不同点:

  A 人参:大补元气,补气力强。

  B 党参:补气力弱,善于养血。

  3. 西洋参(1802-254)

  功效: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应用:气虚阴亏,虚热烦倦,咳喘痰血,内热消渴,口燥咽干。

  用法:另煎兑服。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趣记:

  补气养阴西洋参,清热生津需另兑。

  对应功效: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4. 太子参(1802-255)

  功效: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应用: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5. 黄芪(1802-256)

  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特点:

  A 补中益气要药。

  B 可用治半身不遂,痹痛麻木。联系补阳还五汤。

  应用:

  (1)脾虚气陷证。

  (2)肺气虚证。

  (3)气虚自汗。

  (4)内热消渴,血虚萎黄。

  (5)半身不遂,痹痛麻木。

  (6)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不敛。

  趣记:

  黄芪补升固,利水托生肌。

  对应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人参、黄芪对比:

  (1)共同点:补气、生津、生血。同用可增强补气之效。

  (2)不同点:

  A 黄芪:以补脾、肺之气为主,并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等作用。

  B 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

  生黄芪、炙黄芪不同点:

  A 生黄芪:偏于走表,托疮,利水,多用于自汗、疮疡后期、水肿。

  B 炙黄芪:偏于走里,补中益气升阳,多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中气下陷。

  6. 白术(1802-257)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特点:补气健脾要药,被前人誉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应用:

  (1)脾气虚证。

  (2)气虚自汗。

  (3)脾虚胎动不安。

  趣记:

  白术一气剑劈早市水旱台。

  对应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黄芪、白术对比:

  (1)共同点:补气、利水、止汗。

  (2)不同点:

  A 黄芪:补脾肺之气,升阳,利水,固表,长于治疗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诸证。

  B 白术:补中气,燥湿,长于治疗脾虚失运、水湿痰饮内停诸证。

  白术、苍术对比:

  (1)共同点:健脾燥湿。

  (2)不同点:

  A 白术:补气健脾,并能固表止汗、益气安胎。

  B 苍术:燥湿力强,尤宜用于湿盛不虚,还能祛风湿、发汗解表、明目。

  7. 山药(1802-258)

  功效: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应用:

  (1)脾虚食少,久泻不止。

  (2)肺虚喘咳。

  (3)肾虚遗精,带下,尿频。

  (4)虚热消渴。

  记忆技巧:补益费脾肾三脏气阴加收涩之性。

  白术、山药对比:

  (1)共同点:补益脾胃。

  (2)不同点:

  A 白术:味苦性温,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B 山药: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8. 白扁豆(1802-259)

  功效:健脾化湿,和中消暑。

  趣记:

  白色扁豆,健湿和暑。

  对应功效:健脾化湿,和中消暑。

  9. 甘草(1802-260)

  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特点:可用治心悸气短。联系炙甘草汤。

  应用:

  (1)脾胃虚弱,倦怠乏力。

  (2)心悸气短。

  (3)咳嗽痰多。

  (4)脘腹、四肢挛急疼痛。

  (5)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食中毒。

  (6)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使用注意:

  A 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B 有助湿壅气之弊,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

  C 大剂量久服可致水钠潴留,引起浮肿。

  记忆技巧: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联想甘味特点,祛痰止咳联想甘草片,清热解毒单独记忆。

  10. 大枣(1802-261)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11. 蜂蜜(1802-262)

  功效:

  A 补中,润燥,止痛,解毒;

  B 外用生肌敛疮。

  趣记:

  偷蜂蜜被蜜蜂咬了,中毒燥痛。

  对应功效:补中,解毒,润燥,止痛;外用生肌敛疮。

  配伍意义:

  (1)人参、附子:适用于治疗四肢厥逆、冷汗淋漓、脉微欲绝之阳气暴脱证。联系参附汤。

  (2)人参、麦冬、五味子:适用于气阴两虚或气虚亡阴证。联系生脉散。

  (3)黄芪、茯苓:

  A 脾胃气虚之食少、体倦、便溏;

  B 脾虚所致的水肿、白浊、白带增多。

  (4)黄芪、柴胡、升麻:适用于中气下陷所致的久痢、脱肛、子宫脱垂。联系补中益气汤。

  (5)白芍、甘草:“酸甘化阴”典型组合,适用于肝脾不和,筋脉失濡所致的脘腹、四肢挛急作痛。

  细目三 补阳药

  1. 鹿茸(1803-263)

  功效: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特点:温肾壮阳、补督脉、益精血要药。

  应用:

  (1)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早泄,宫寒不孕,眩晕,耳鸣耳聋。

  (2)畏寒,腰背冷痛,筋骨痿软。

  (3)妇女冲任虚寒,崩漏带下。

  (4)阴疽不敛。

  用法用量:1~2g,研末吞服;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A 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可骤用大量。

  B 发热忌服。

  趣记:

  鹿茸调冲壮肾阳,强筋益精托毒疮。

  对应功效:调冲任,壮肾阳,强筋骨,益精血,托疮毒。

  2. 紫河车(1803-264)

  功效:温肾补精,益气养血。

  应用:虚劳雷瘦,阳痿遗精,不孕少乳,久咳虚喘,骨蒸劳嗽,面色萎黄,食少气短。

  趣记:

  紫河车,肾精气血。

  对应功效:温肾补精,益气养血。

  3. 巴戟天(1803-265)

  功效: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应用:

  (1)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

  (2)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4. 淫羊藿(1803-266)

  功效: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应用:

  (1)肾阳虚衰,阳痿遗精,筋骨痿软。

  (2)风寒痹痛,麻木拘挛。

  巴戟天、淫羊藿对比:

  (1)共同点:补肾阳,祛风湿。

  (2)不同点:

  A 巴戟天:性温润不燥,侧重益精血。

  B 淫羊藿:药性燥散,补肾阳之力较强。

  5. 仙茅(1803-267)

  功效: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

  巴戟天、淫羊藿、仙茅共同点:功效基本相同。

  趣记:

  巴羊茅,补肾强骨祛风湿。

  对应功效: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6. 杜仲(1803-268)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特点:善治肾虚腰痛。

  应用:

  (1)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头晕目眩。

  (2)肝肾亏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

  杜仲、桑寄生对比:

  (1)共同点: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2)不同点:

  A 杜仲:侧重温补肾阳。

  B 桑寄生:善祛风湿。

  7. 续断(1803-269)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

  应用:

  (1)腰膝酸软,风湿痹痛。

  (2)肝肾亏虚,崩漏,胎漏,胎动不安。

  (3)跌仆损伤,筋伤骨折。

  杜仲、续断对比:

  (1)共同点:补肝肾,强筋骨。

  (2)不同点:

  A 杜仲:补益作用较好,且可安胎。

  B 续断:行血通脉、续折伤,为补而不滞之品。

  趣记:

  杜仲续断补肾肝,都能强筋把骨坚;

  续断续伤止崩漏,肾虚腰痛杜仲安。

  对应功效: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续断: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

  8. 补骨脂(1803-270)

  功效:

  A 补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

  B 外用消风祛斑。

  应用:

  (1)肾阳不足,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

  (2)脾肾阳虚,五更泄泻。

  (3)肾虚作喘。

  (4)外用治白癜风,斑秃。

  趣记:

  补骨脂气喘,止泻脾温暖;

  补肾助阳气,外用消风斑。

  对应功效:纳气平喘,温脾止泻,补肾助阳;外用消风祛斑。

  9. 益智(仁)(1803-271)

  功效: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

  记忆技巧:联想尿床流口水小孩。

  趣记:

  益智仁,暖固缩,温止摄。

  对应功效: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

  10. 菟丝子(1803-272)

  功效:

  A 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

  B 外用消风祛斑。

  特点:平补阴阳。

  应用:

  (1)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阳痿遗精,遗尿尿频。

  (2)脾肾虚泻。

  (3)肾虚胎漏,胎动不安。

  (4)肝肾不足,目黯耳鸣。

  记忆技巧:安胎联想胎儿寄生母体。

  11. 沙苑子(1803-273)

  功效:补肾助阳,固精缩尿,养肝明目。

  菟丝子、沙苑子共同点:肝肾双补,固精缩尿,明目。

  趣记:

  菟丝沙苑益肾肝,固精缩尿眼睛尖;

  菟丝止泻胎可安,平补阴阳消风斑。

  对应功效:

  菟丝子:补益肝肾,固精缩尿,明目,止泻,安胎;外用消风祛斑。

  沙苑子:补肾助阳,养肝明目,固精缩尿。

  12. 蛤蚧(1803-274)

  功效: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

  13. 冬虫夏草(1803-275)

  功效:补肾益肺,止血化痰。

  应用:

  (1)肾虚精亏,阳痿遗精,腰膝酸痛。

  (2)久咳虚喘,劳嗽痰血。

  蛤蚧、冬虫夏草共同点:肺肾双补。

  趣记:

  蛤蚧跟虫草,肺肾双补好;

  蛤纳定助益,止血痰虫草。

  对应功效:

  蛤蚧: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

  冬虫夏草:补肾益肺,止血化痰。

  14. 肉苁蓉(1803-276)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15. 锁阳(1803-277)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肉苁蓉、锁阳共同点:功效相同。

  趣记:

  锁阳还有肉苁蓉,补肾益精润肠通。

  对应功效: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配伍意义:

  人参、蛤蚧:适用于肺肾两虚之喘咳。联系参蛤散。

  细目四 补血药

  1. 当归(1804-278)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特点:

  A 补血之圣药。

  B 妇科补血调经要药。

  C 活血行气之要药。

  应用:

  (1)血虚萎黄,眩晕心悸。

  (2)血虚血瘀,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3)虚寒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风湿痹痛。

  (4)血虚肠燥便秘。

  趣记:

  当归活补经痛止,润肠通便使一使。

  对应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当归、鸡血藤对比:

  (1)共同点:行血补血,调经止痛。

  (2)不同点:

  A 当归:侧重补血,兼能润肠通便。

  B 鸡血藤:侧重活血,兼能舒筋活络。

  2. 熟地黄(1804-279)

  功效: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特点:

  A 养血补虚之要药。

  B 补肾阴之要药。

  应用:

  (1)血虚诸证。

  (2)肝肾阴虚诸证。

  使用注意:

  A 性质黏腻,较生地黄更甚,有碍消化,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忌服。

  B 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砂仁等同用,以免黏腻碍胃。

  趣记:

  滋补精髓熟地黄。

  对应功效: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当归、熟地黄对比:

  (1)共同点:补血。

  (2)不同点:

  A 当归:补血行血,调经止痛。

  B 熟地黄:功专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熟地黄、生地黄对比:

  (1)共同点:滋阴。

  (2)不同点:

  A 熟地黄:性温,功专补血滋阴,益精髓。

  B 生地黄:性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滋阴力不及熟地黄。

  3. 白芍(1804-280)

  性能: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功效: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应用:

  (1)血虚萎黄,月经不调,崩漏下血。

  (2)自汗,盗汗。

  (3)肝脾不和,胸胁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

  (4)肝阳上亢,头痛眩暈。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记忆技巧:平抑肝阳、柔肝止痛联想酸味入肝,敛阴止汗联想酸味收敛。

  趣记:

  养平柔敛。

  对应功效:养血调经,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止汗。

  白芍、赤芍对比:

  (1)共同点:止痛。

  (2)不同点:“白补赤泻,白收赤散”。

  A 白芍:长于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又长于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抑肝阳。

  B 赤芍:长于活血祛瘀止痛,血热瘀滞者尤为适宜;又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泻肝火。

  4. 阿胶(1804-281)

  功效:补血滋阴,润燥,止血。

  特点:补血要药。尤善治出血而致血虚。

  应用:

  (1)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

  (2)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

  (3)肺燥咳嗽。

  (4)热病伤阴,心烦失眠,阴虚风动,手足瘛疭。

  用法:入汤剂宜烊化兑服。

  趣记:

  阿胶补止滋润。

  对应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5. 何首乌(1804-282)

  功效:

  A 制用: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

  B 生用: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

  应用:

  (1)精血亏虚,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膝酸软。

  (2)疮痈,风疹瘙痒,瘰疬,久疟,肠燥便秘。

  (3)久疟体虚。

  趣记:

  制首乌,补精须,强降脂;

  生首乌,肠毒疟。

  对应功效:

  A 制用: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

  B 生用:润肠通便,解毒,消痈,截疟。

  6. 龙眼肉(1804-283)

  功效: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应用: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血虚萎黄。

  趣记:

  心脾血神龙眼睛。

  对应功效: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配伍意义:

  当归、黄芪:适用于劳倦内伤、肌热面赤、烦渴、脉虚大乏力及疮疡、血虚发热、诸气血不足等。联系当归补血汤。

  细目五 补阴药

  1. 北沙参(1805-284)

  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应用:

  (1)肺热燥咳,劳嗽痰血。

  (2)胃阴不足,热病津伤,咽干口渴。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2. 南沙参(1805-285)

  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北沙参、南沙参对比:

  (1)共同点: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2)不同点:

  A 北沙参:养阴、清热、生津之力优于南沙参。

  B 南沙参:兼有化痰、益气作用。

  趣记:

  沙参南北,养阴清肺;

  益胃生津,南沙痰气。

  对应功效:

  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

  3. 百合(1805-286)

  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应用:

  (1)阴虚燥咳,劳嗽咯血。

  (2)阴虚有热之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及百合病心肺阴虚内热证。

  4. 麦冬(1805-287)

  功效: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应用:

  (1)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2)肺燥干咳,阴虚劳嗽,喉痹咽痛。

  (3)心烦失眠。

  百合、麦冬共同点:功效基本相同。

  趣记:

  合冬润肺清心,养阴安神生津。

  对应功效:

  百合:润肺清心,养阴安神。

  麦冬:润肺清心,养阴生津。

  5. 天冬(1805-288)

  功效:养阴润燥,清肺生津。

  应用:肺燥干咳,顿咳痰黏,腰膝酸痛,骨蒸潮热,内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渴,肠燥便秘。

  趣记:

  冬天肺燥要养生。

  对应功效:清肺润燥,养阴生津。

  麦冬、天冬对比:

  (1)共同点:养肺阴。

  (2)不同点:

  A 天冬:归肺肾经,清火润燥之功强于麦冬,长于滋肾阴而降虚火,作用部位偏下。

  B 麦冬:归心肺胃经,滋腻性较小,且能养胃生津、清心除烦,凡心肺胃三经阴伤有火热之证,皆可用之,作用部位偏上。

  6. 石斛(1805-289)

  功效: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应用: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

  7. 玉竹(1805-290)

  功效: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特点:擅治阴虚外感。

  应用: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趣记:

  石斛津阴胃清热;

  玉竹津阴燥止渴。

  对应功效:

  石斛:生津,滋阴,益胃,清热。

  玉竹:生津,养阴,润燥,止渴。

  8. 龟甲(1805-291)

  功效: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

  特点:擅治健忘。

  应用:

  (1)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

  (2)肾虚筋骨痿弱。

  (3)阴虚血亏之惊悸、失眠、健忘。

  (4)崩漏经多。

  趣记:

  滋阴潜阳,益肾强骨;

  龟甲固经,还把心补。

  对应功效: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固经止崩,养血补心。

  9. 鳖甲(1805-292)

  功效: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应用:

  (1)阴虚发热,骨蒸劳热,阴虚阳亢,头晕目眩,虚风内动,手足瘛疭。

  (2)癥瘕,久疟疟母。

  趣记:

  鳖甲滋阴能潜阳,除蒸软坚也擅长。

  对应功效: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龟甲、鳖甲对比:

  (1)共同点:滋阴潜阳。宜打碎先煎,经砂炒醋淬后更佳。

  (2)不同点:

  A 龟甲:滋阴之力较强,并能益肾健骨、养血补心。

  B 鳖甲:滋补力较逊,长于清虚热,并善于软坚散结。

  10. 楮实子(1805-293)

  功效:补肾清肝,明目,利尿。

  11. 枸杞子(1805-294)

  功效: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应用:虚劳精血亏虚,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12. 女贞子(1805-295)

  功效:滋补肝肾,明目乌发。

  应用:肝肾阴虚,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内热消渴,骨蒸潮热。

  13. 墨旱莲(1805-296)

  功效:滋补肝肾,凉血止血。

  楮实子、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共同点:肝肾双补。

  趣记:

  楮实枸杞女贞子,还有墨旱补肝肾;

  三子都能把目明;

  楮实利尿枸益精;

  女贞乌发最好看;

  凉血止血墨旱莲。

  对应功效:

  楮实子:补肾清肝,明目,利尿。

  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益精。

  女贞子:滋补肝肾,明目,乌发。

  墨旱莲:滋补肝肾,凉血止血。

  14. 黄精(1805-297)

  功效: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趣记:

  黄精养阴,气肺脾肾。

  对应功效:养阴,补气,润肺,健脾,益肾。


本文摘自程明帅小儿推拿——小儿推拿技术引领者!


推荐阅读:

(1)临床研修班——高薪工作机会,终身免费复训!

(2)精品提升班——直播教学,线下跟诊,临床实践,终身指导!

(3)线上提升班——直播教学,终身指导,门诊直播,如临现场!

(4)网络班精品课——超3000人已学!!!

(5)专项技能培训——鼻炎、近视、腺样体肥大,各类技术,不断更新!


服务事迹:

(1)病情千变万化,治疗方案不断更新,点这里看“经典病案分享”!

(2)学员虚心向老师请教,同学之间积极互动,点这里看“学员讨论精华”!

(3)老师诲人不倦,学员造福一方,点这里看“优秀学员门店”!

(4)老师亲自指导学员练习

(5)老师一对一指导学员练习

(6)老师严格督教,学员勤奋练习

(7)理论结合实践,边练手法边讨论病情

(8)学习氛围浓厚,学员之间相互提问

(9)线上提升班师生互动——扁桃体炎和扁桃体化脓

(10)线上提升班师生互动——阴中求阳

(11)呕吐的宝宝喝口水都吐——推拿治疗现场

(12)门诊现场火爆:边玩边等边推拿


程明帅小儿推拿特色:

(1)程老师独创特殊触诊法,一双手三秒钟诊断病情!!!

(2)程老师独创特效手法:高热、咳痰、鼻炎……一招搞定

(3)程老师独创特效对穴——急难重症,一一对应

(4)程老师独创上合穴——慢病杂症彻底根治

(5)专项培训: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

(6)专项培训:近视、远视、弱视等视力养护

(7)专项培训:膏药贴敷

(8)专项培训:药食同源


联系我们:

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程明帅小儿推拿”

电话/微信:13503132040,15832319963

关注公众号“程明帅小儿推拿”,学“小儿推拿”,做“人生赢家”!


返回列表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学员入口|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冀ICP备2021026746号-1
程明帅小儿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