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清热药(笔记)
细目一 概述
1. 清热药的分类,各类清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1)清热泻火药:主治气分实热证及脏腑火热证。
(2)清热燥湿药:主治湿热证。
(3)清热凉血药:主治热入营血及血热证。
(4)清热解毒药:主治火热毒证。
(5)清虚热药:主治虚热证及温病后期,余邪未尽。
2. 清热药的配伍方法
(1)里热兼有表证,当先解表或表里同治。
(2)气血两燔,宜气血两清。
(3)里热兼阴虚,应兼以滋阴。
(4)里热积滞,当配以泻下。
(5)兼脾胃虚弱,应辅以补脾。
3. 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脾胃气虚,食少便溏慎用。
(2)热证伤阴或阴虚慎用。
(3)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忌用。
(4)中病即止,以免克伐太过损伤正气。
细目二 清热泻火药
1. 石膏(0302-024)
性能: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
A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B 锻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特点:清泻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
应用:
(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2)肺热喘咳证。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
(4)溃疡不敛,湿疫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
用法:
A 生石膏煎服,宜先煎。
B 煅石膏适宜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忌用。
趣记:
石膏泻火,除烦止渴,
收止敛疮,生肌需锻。
对应功效:
A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B 锻用:收湿,止血,敛疮,生肌。
2. 知母(0302-025)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应用:
(1)气分实热,烦渴。
(2)肺热燥咳。
(3)骨蒸潮热。
(4)内热消渴。
(5)肠燥便秘。
用法:
A 清热泻火宜生用;
B 滋阴润燥宜盐水炙用。
使用注意: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脾虚便溏不宜使用。
趣记:
知母滋阴且润燥,清热泻火盐水炒。
对应功效:滋阴润燥,清热泻火。
石膏、知母对比:
(1)共同点: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2)不同点:
A 石膏:重在清泻火热,并偏重于清泻肺胃实火。
B 知母:滋阴润燥力强,重在滋润肺、胃、肾阴。
3. 芦根(0302-026)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特点:治肺痈之要药,联系千金苇茎汤。
应用:
(1)热病烦渴。
(2)胃热呕哕。
(3)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4)热淋涩痛。
趣记:
炉歇火,金科翻欧鸟。
对应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4. 天花粉(0302-027)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应用:
(1)热病烦渴。
(2)肺热燥咳。
(3)内热消渴。
(4)疮瘍肿毒。
使用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记忆技巧:清热泻火、生津止渴联想天上雪花,消肿排脓联想天花病。
芦根、天花粉对比:
(1)共同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2)不同点:
A 芦根:止呕、利尿。
B 天花粉:消肿排脓。
5. 淡竹叶(0302-028)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
应用:
(1)热病烦渴。
(2)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记忆技巧:芦根去掉止呕。
6. 栀子(0302-029)
性能: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
A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B 外用消肿止痛。
C 焦栀子:凉血止血。
特点:
A 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B 实热皆清。
应用:
(1)热病心烦。
(2)湿热黄疸。
(3)热淋涩痛。
(4)血热吐衄。
(5)目赤肿痛。
(6)火毒疮疡。
(7)焦栀子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趣记:
栀子花开,烦火不来;
清热利湿,解毒凉血;
消肿止痛,还得外用。
7. 夏枯草(0302-030)
功效: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应用: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
(2)瘰疬,瘿瘤。
(3)乳痈肿痛。
记忆技巧:让肿枯萎。
8. 决明子(0302-031)
功效: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应用:
(1)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
(2)头痛,眩晕。
(3)肠燥便秘。
用法:煎服;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
记忆技巧:明能明木,子能润肠。
夏枯草、决明子共同点:清热泻火,明目。
趣记:
夏枯决明都明目,清热泻火没有毒;
决明润肠通便好,散结消肿夏枯草。
对应功效:
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决明子:清热泻火,明目,润肠通便。
配伍意义:
(1)石膏、知母:适用于温热病气分热盛而见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症。联系白虎汤。
(2)知母、黄柏:适用于阴虚火旺之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联系知柏地黄丸。
(3)知母、川贝母:适用于燥热犯肺或阴虚生燥之干咳无痰,或痰少质黏,咳吐不利。联系二母丸。
(4)栀子、淡豆豉:适用于外感热病,邪热内郁胸中,心中懊侬,烦热不眠。联系栀子豉汤。
(5)栀子、茵陈:为治疗湿热黄疸常用药对。联系茵陈蒿汤。
细目三 清热燥湿药
1. 黄芩(0303-032)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特点:尤长于清中上焦湿热。
应用:
(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
(2)肺热咳嗽、髙热烦渴。
(3)血热吐衄。
(4)痈肿疮毒。
(5)胎动不安。
用法:
A 清热多生用;
B 安胎多炒用。
2. 黄连(0303-033)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特点:
A 清热燥湿力大于黄芩,尤长于清中焦湿热,善清泻心经实火。
B 治泻痢要药,单用有效。
应用: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
(2)湿热泻痢。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
(4)痈肿疖疮,目赤牙痛。
(5)消渴。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3. 黄柏(0303-034)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特点:善清下焦热邪。
应用:
(1)湿热带下,热淋涩痛。
(2)湿热泻痢;黄疸。
(3)湿热脚气,痿证。
(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
(5)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黄芩、黄连、黄柏对比:
(1)共同点: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2)不同点:
A 黄芩:善清上焦热邪。
B 黄连:清热燥湿与泻火解毒力尤强,善清中焦热邪,善泻心火、清胃火。
C 黄柏:善清下焦热邪,并能退虚热。
趣记:
湿热火毒用黄连,黄柏除蒸芩血安。
对应功效: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蒸,疗疮。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4. 龙胆(0303-035)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应用:
(1)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
(2)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
(3)惊风抽搐。
龙胆、栀子对比:
(1)共同点:清热泻火,除湿。
(2)不同点:
A 龙胆:以清下焦及肝胆湿热和清泻肝胆实火为核心。
B 栀子:重在泻心火除烦。
5. 秦皮(0303-036)
功效: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6. 苦参(0303-037)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应用:
(1)湿热泻痢,便血,黄疸。
(2)湿热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
(3)湿热小便不利。
使用注意:
A 脾胃虚寒忌用。
B 反藜芦。
7. 白鲜皮(0303-038)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龙胆、秦皮、苦参、白鲜皮共同点:清热燥湿。
趣记:
龙胆秦苦白鲜皮,都能清热且燥湿;
龙胆专泻肝胆火;
秦皮止带痢明目;
苦参利尿杀虫子;
白鲜皮祛风解毒。
对应功效:
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秦皮:清热燥湿,止带,收涩止痢,明目。
苦参:清热燥湿,利尿,杀虫。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配伍意义:
(1)黄连、木香:适用于胃肠湿热积滞之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联系香连丸。
(2)黄连、吴茱萸:适用于肝郁化火,肝胃不和所致之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联系左金丸。
(3)黄连、半夏:适用于痰热互结,气机失畅所致的胸腹闷胀、心下痞满、呕吐呃逆。联系小陷胸汤。
(4)黄连、瓜蒌(皮):清化热痰、宽胸理气功效增强。联系小陷胸汤。
(5)黄柏、苍术:适用于湿热下注,下肢水肿,脚气痿躄等证。联系二妙散。
细目四 清热解毒药
1. 金银花(0304-039)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特点:
A 治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
B 炒炭可治热毒血痢。(考试重点。)
应用:
(1)痈肿疔疮。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3)热毒血痢。
2. 连翘(0304-040)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特点:
A 有“疮家圣药”之称。
B 长于清心火,散上焦风热。
C 可治疗心火下移小肠之热淋涩痛。(考试重点。)
应用:
(1)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2)风热外感,温病初起。
(3)热淋涩痛。
金银花、连翘对比:
(1)共同点: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2)不同点:
A 金银花:疏散风热之力较强。
B 连翘:清心解毒之力强。
3. 穿心莲(0304-041)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趣记:
清热解毒银翘穿,
银翘疏风热,血痢热淋加;
翘穿能消肿,穿心还凉血。
对应功效: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
穿心莲:清热解毒,消肿,凉血。
4. 大青叶(0304-042)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应用:
(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
(2)喉痹口疮,痒腿丹毒。
5. 板蓝根(0304-043)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应用:
(1)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
(2)温毒发斑,大头瘟疫,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6. 青黛(0304-044)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2)咽痛口疮,火毒疮疡。
(3)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4)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内服1~3g,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对比:
(1)共同点: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三者共源,青黛是大青叶的炮制品。
(2)不同点:
A 大青叶:凉血消斑力强。
B 板蓝根:解毒利咽效佳。
C 青黛:清肝定惊功著。
趣记
青叶青黛根板蓝,清热解毒消血斑;
青黛能泻火定惊,利咽不忘用板蓝。
对应功效: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
7. 贯众(0304-045)
功效:清热解毒,止血,杀虫。
应用:
(1)风热感冒,温毒发斑。
(2)血热出血,虫疾。
趣记:
观众四只虫。
8. 蒲公英(0304-046)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特点:
A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佳品。
B 治乳痈之要药。
应用:
(1)痈肿疔毒,乳痈内痈。
(2)热淋涩痛,湿热黄疸。
(3)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9. 鱼腥草(0304-047)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特点:治肺痈之要药。
应用:
(1)肺痈吐脓,肺热咳嗽。
(2)热毒疮毒。
(3)湿热淋证。
(4)湿热泻痢。
10. 紫花地丁(0304-048)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紫花地丁、蒲公英对比:
(1)共同点: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2)不同点:
A 紫花地丁:善治疔疮。
B 蒲公英:善治痈肿、乳痈。
趣记:
蒲公鱼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散肿结;
蒲鱼通淋乳肺痈,紫花地丁能凉血。
对应功效: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凉血。
11. 土茯苓(0304-049)
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特点:治梅毒之要药。
应用:
(1)杨梅毒疮,肢体拘挛。
(2)淋浊带下,湿疹瘙痒。
(3)痈肿疮毒。
12. 射干(0304-050)
性能:苦,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特点:治咽喉肿痛常用之品。
应用:
(1)咽喉肿痛。
(2)痰盛咳喘。
13. 山豆根(0304-051)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特点:利咽作用最强,但有毒。
应用:
(1)咽喉肿痛。
(2)牙龈肿痛。
14. 马勃(0304-052)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射干、山豆根、马勃共同点:清热解毒,利咽。板蓝根也有此效。
趣记:
马勃山豆根射干,清热解毒又利咽;
射干消痰马止血,消肿就用根豆山。
对应功效:
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射干:清热解毒,利咽,消痰。
15. 马齿苋(0304-053)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16. 白头翁(0304-054)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特点:
A 尤善于清胃肠湿热及血分热毒。
B 治热毒血痢之良药。
应用:
(1)热毒血痢。
(2)疮痈肿毒。
17. 鸦胆子(0304-055)
功效:
A 清热解毒,止痢,截疟;
B 外用腐蚀赘疣。
用法: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不宜入煎剂。
使用注意:有毒,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
白头翁、鸦胆子对比:
(1)共同点:清热解毒,止痢,善治热毒血痢。
(2)不同点:
A 白头翁:治热毒血痢及湿热痢疾。
B 鸦胆子:长于燥湿,除治热毒血痢外,亦治冷积久痢(休息痢)。
趣记:
白头马齿鸦胆子,清热解毒止痢疾;
白头马齿能凉血,止血要用马齿苋;
鸦胆还能截疟用,腐蚀赘疣需外用。
对应功效: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止血。
鸦胆子:清热解毒,止痢,截疟;外用腐蚀赘疣。
18. 白花蛇舌草(0304-056)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利湿通淋。
应用:
(1)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2)热淋涩痛。
趣记:
白花蛇舌利湿尿,清热解毒消痈妙。
对应功效: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消痈。
19. 熊胆粉(0304-057)
功效: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息风止痉。
用法用量:内服,0.25~0.5g,入丸、散。有腥苦味,口服易引起呕吐,宜用胶囊剂。
记忆技巧:清肝明目、息风止痉联系肝经。
20. 大血藤(0304-058)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
21. 败酱草(0304-059)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大血藤、败酱草对比:
(1)共同点:清热解毒,活血消痈。
(2)不同点:
A 大血藤:清热解毒力较强。
B 败酱草:以消痈排脓见长。
趣记:
大血藤和败酱草,清热解毒止痛好;
败酱排脓治肠痈,血藤祛风血就跑。
对应功效:
败酱草:清热解毒,祛瘀止痛,消痈排脓。
大血藤:清热解毒,止痛,祛风,活血。
22. 山慈菇(0304-060)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23. 漏芦(0304-061)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
24. 野菊花(0304-062)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平肝。
趣记:
慈菇漏芦野菊花,清热解毒最后仨;
漏芦能舒筋通脉,同时消痈把乳下;
山慈菇把痰结化,泻火平肝野菊花。
对应功效:
山慈菇: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漏芦:清热解毒,舒筋通脉,消痈下乳。
野菊花:清热解毒,泻火平肝。
配伍意义:
(1)金银花、连翘:联系银翘散。
A 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表里俱热;
B 四时感冒证属风热;
C 疮疡、痈疖有红肿热痛属阳证;
D 风热上攻所致头痛、咽喉肿痛、目赤流泪及风热痒疹等证。
(2)金银花、当归:适用于热毒炽盛之脱疽、痈疽发背初起、肠痈等症。联系四妙勇安汤。
细目五 清热凉血药
1. 生地黄(0305-063)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特点: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
应用:
(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
(2)阴虚内热,骨蒸劳热。
(3)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使用注意:脾虚湿滞,腹满便溏不宜使用。
2. 玄参(0305-064)
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应用:
(1)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
(2)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
(3)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使用注意:
A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不宜服用。
B 反藜芦。
生地黄、玄参对比:
(1)共同点:清热凉血,滋阴。
(2)不同点:
A 生地黄:清热凉血作用强。
B 玄参:泻火解毒力强。
趣记:
玄参还有生地黄,滋阴清热把血凉;
泻火解毒加玄参。
对应功效:
生地黄:养阴生津,清热凉血。
玄参:滋阴,清热凉血,泻火解毒。
3. 牡丹皮(0305-065)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特点:
A 治无汗骨蒸之要药。
B 善于散瘀消痈。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2)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
(3)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
(4)痈肿疮毒。
4. 赤芍(0305-066)
性能: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溃热凉血,散瘀止痛。
特点:可清肝火。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2)目赤肿痛,痈肿疮疡。
(3)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打损伤。
5. 紫草(0305-067)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消斑,解毒透疹。
应用:
(1)温病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
(2)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牡丹皮、赤芍、紫草对比:
(1)共同点:凉血,活血,凉血不留瘀、活血不动血。
(2)不同点:
A 牡丹皮:清热凉血并能清透阴分伏热。
B 赤芍:散瘀止痛力强并能清肝火。
C 紫草:解毒透疹。
趣记:
丹皮赤芍与紫草,清热凉血血瘀消;
无汗骨蒸选丹皮,解毒透疹用紫草。
对应功效: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赤芍:溃热凉血,散瘀止痛。
紫草:清热凉血,活血消斑,解毒透疹。
6. 水牛角(0305-068)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应用:
(1)温病高热,神昏谵语,惊风,癫狂。
(2)血热妄行斑疹、吐衄。
(3)痈肿疮疡,咽喉肿痛。
趣记:
水牛角是解毒药,清热凉血定惊妙。
对应功效:解毒,清热凉血,定惊。
配伍意义:
(1)生地黄、玄参:
A 热入血分之吐血衄血、发热谵语;
B 热病阴伤之心烦口渴;
C 虚火上炎之咽喉肿痛;
D 阴虚内热之消渴。
(2)赤芍、牡丹皮:
A 温热病热入营血之吐血、衄血、发斑;
B 妇女血热、血瘀闭经、月经不调。
细目六 清虚热药
1. 青蒿(0306-069)
功效: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应用:
(1)温邪伤阴,夜热早凉。
(2)阴虚发热,劳热骨蒸。
(3)暑热外感,发热口渴。
(4)疟疾寒热。
用法:煎服,不宜久煎;或鲜用绞汁服。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趣记:
青蒿除蒸透虚热,解暑又截疟。
对应功效:凉血除蒸,清透虚热,解暑,截疟。
2. 白薇(0306-070)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趣记:
白薇会解毒疗疮,利尿通淋把血凉。
对应功效:解毒疗疮,利尿通淋,清热凉血。
3. 地骨皮(0306-071)
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特点:
A 退虚热、疗骨蒸之佳品。
B 治有汗骨蒸要药。
应用:
(1)阴虚发热,盗汗骨蒸。
(2)肺热咳嗽。
(3)血热出血证。
趣记:
地骨清肺降火,有汗骨蒸看我。
对应功效:清肺降火,凉血除蒸。
牡丹皮、地骨皮对比:
(1)共同点:清热凉血,退虚热。
(2)不同点:
A 地骨皮:长于清退虚热,治有汗骨蒸。
B 牡丹皮:长于清热凉血,治无汗骨蒸。
记忆技巧:牡无地有。
4. 银柴胡(0306-072)
功效:清虚热,除疳热。
5. 胡黄连(0306-073)
功效: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银柴胡、胡黄连共同点:退虚热,除疳热。
趣记:
银胡皆除虚疳热,胡黄连加清湿热。
对应功效:
银柴胡:退虚热,除疳热。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黄连、胡黄连对比:
(1)共同点:清湿热。
(2)不同点:
A 胡黄连:长于退虚热、除疳热。
B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力强,长于清心、胃之火。
配伍意义:
(1)青蒿、鳖甲:适用于温病后期,邪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联系青蒿鳖甲汤。
(2)青蒿、黄芩:适用于湿热郁遏少阳,寒热如疟,胸痞作呕等症。联系蒿芩清胆汤。
(3)地骨皮、桑白皮:联系泻白散。
A 肺热咳喘、痰多稠黏、身热口渴;
B 阴虚火旺,咳喘兼心烦、手足心热。
本文摘自程明帅小儿推拿——小儿推拿技术引领者!
推荐阅读:
服务事迹:
(1)病情千变万化,治疗方案不断更新,点这里看“经典病案分享”!
(2)学员虚心向老师请教,同学之间积极互动,点这里看“学员讨论精华”!
(3)老师诲人不倦,学员造福一方,点这里看“优秀学员门店”!
(4)老师亲自指导学员练习
(5)老师一对一指导学员练习
(10)线上提升班师生互动——阴中求阳
(12)门诊现场火爆:边玩边等边推拿
程明帅小儿推拿特色:
联系我们:
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程明帅小儿推拿”
电话/微信:13503132040,15832319963
关注公众号“程明帅小儿推拿”,学“小儿推拿”,做“人生赢家”!
联系我们
13503132040
学校地址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理想上城程明帅小儿推拿
网站名称
程明帅小儿推拿
冀ICP备2021026746号-1程明帅小儿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