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解表药(笔记)
信息来源: 程明帅小儿推拿    时间:2023-10-05

  第二单元 解表药(笔记)

  细目一 概述

  1. 解表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

  (1)性能:大多辛散味辛,轻扬升浮,主入肺与膀胱经。

  (2)功效:促进机体发汗,使表邪由汗而解。

  (3)主治病证:恶寒发热、脉浮之外感表证。

  2. 解表药的配伍方法

  (1)虚人外感,应随证配伍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药以扶正祛邪。

  (2)辛凉解表药用于温病初起,应适当配伍清热解毒药。

  3. 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发汗作用较强的解表药用量不宜过大,以免耗阳伤阴。

  (2)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证、失血等,慎用解表药。

  (3)因时因地而宜,春夏用量宜轻,冬季用量宜重。

  (4)入汤剂不宜久煎。

  细目二 发散风寒药

  1. 麻黄(0202-001)

  性能: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特点:

  A 发汗解表之要药。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

  B 治肺气壅遏喘咳之要药。

  应用:

  (1)风寒感冒。

  (2)咳嗽气喘。

  (3)风水水肿。

  (4)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用法:

  A 发汗解表宜生用;

  B 止咳平喘多炙(蜜炙)用。

  使用注意: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肺肾虚喘慎用。

  趣记:

  麻黄平喘肺不冷,发汗利水又消肿。

  对应功效:宣肺平喘,散寒,发汗,利水消肿。

  2. 香薷(0202-002)

  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特点:有“夏月麻黄”之称。

  应用:

  (1)暑湿感冒。

  (2)水肿脚气。

  (3)小便不利。

  用法:

  A 用于发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

  B 用于利水消肿,量宜稍大,且须浓煎。

  使用注意:表虚多汗忌用。

  趣记:

  香薷化湿和中,发汗利水消肿。

  对应功效:化湿和中,发汗解表,利水消肿。

  麻黄、香薷对比:

  (1) 共同点:发汗解表,利水消肿。

  (2) 不同点:

  A 麻黄:宣肺平喘。

  B 香薷:化湿和中。

  3. 桂枝(0202-003)

  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特点:外感风寒,无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均可使用。

  应用:

  (1)风寒感冒。

  (2)寒凝血滞诸痛证。

  (3)痰饮、蓄水证。

  (4)心悸、奔豚。

  使用注意:

  A 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忌用。

  B 孕妇、月经过多者慎用。

  趣记:

  桂枝降气味辛甘,温经助阳又发汗。

  对应功效:平冲降气,温经通脉,助阳化气,发汗解肌。

  桂枝、麻黄对比:

  (1)共同点:均有发汗解表之功,常相须治疗风寒表证。

  (2)不同点:

  A 桂枝:发汗力缓,外感风寒有汗、无汗均可应用。

  B 麻黄:发汗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

  4. 紫苏(0202-004)

  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特点:尤宜用于风寒表证兼气滞。

  应用:

  (1)风寒感冒。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3)进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

  趣记:

  行气宽中用紫苏,解表散寒解鱼毒。

  对应功效:行气宽中,解表散寒,解鱼蟹毒。

  5. 生姜(0202-005)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

  特点:有“呕家之圣药”之称。

  应用:

  (1)风寒感冒。

  (2)脾胃寒证。

  (3)胃寒呕吐。

  (4)肺寒咳嗽。

  (5)解生半夏、生南星和鱼蟹之毒。

  趣记:

  生姜温中止呕,解表温肺止嗽。

  对应功效:温中止呕,解表散寒,温肺止咳,解鱼蟹毒。

  紫苏叶、生姜对比:

  (1)共同点:均有解表散寒、止呕之功,均可解鱼蟹毒。

  (2)不同点:

  A 紫苏叶:治中焦气机郁滞之胸脘胀满,恶心呕吐。

  B 生姜:治中焦虚寒之冷痛、呕吐,肺寒咳嗽。

  6. 荆芥(0202-006)

  功效: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

  特点: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平和之品。外感表证,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均可使用。

  应用:

  (1)外感表证。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4)吐衄下血。

  用法:

  A 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

  B 止血宜炒炭用;

  C 荆芥穗长于祛风。

  7. 防风(0202-007)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特点:外感风寒、风湿、风热表证均可配伍使用。

  应用:

  (1)外感表证。

  (2)风疹瘙痒。

  (3)风湿痹痛。

  (4)破伤风证。

  荆芥、防风对比:

  (1)共同点:皆温而不燥,长于祛风解表,既可用于风寒表证,也可用于风热表证。

  (2)不同点:

  A 荆芥:发汗之力较防风强。

  B 防风:祛风之力较强。

  趣记:

  荆芥防风,解表祛风;

  芥透疮止血,风湿痛止痉。

  对应功效:

  荆芥: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止血为考试重点。)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止痉为考试重点。)

  8. 羌活(0202-008)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特点:

  A 尤宜用于上半身风寒湿痹。

  B 尤宜用于外感风寒夹湿。

  C 太阳经之引经药。

  应用:

  (1)风寒感冒:多用于外感风寒夹湿。

  (2)风寒湿痹:多用于上半身风寒湿痹、肩背肢节疼痛。

  趣记:

  解表散寒用羌活,还能止痛祛风湿。

  9. 白芷(0202-009)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特点:阳明经之引经药。

  应用:

  (1)风寒感冒。

  (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3)鼻渊。

  (4)带下证。

  (5)疮痈肿毒。

  趣记:

  白芷通鼻窍,祛风解燥消。

  对应功效:宣通鼻窍,祛风止痛,解表散寒,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燥湿止带、消肿排脓为考试重点。)

  10. 细辛(0202-010)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特点:少阴经之引经药。

  应用:

  (1)风寒感冒,阳虚外感。

  (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3)鼻渊鼻鼽。

  (4)肺寒痰饮咳喘。

  用量:

  A 煎服,1~3g;

  B 散剂每次服0.5~1g。

  使用注意:

  A 阴虚阳亢头痛、肺燥阴伤干咳忌用。

  B 不宜与藜芦同用。

  趣记:

  细辛通窍,祛风止痛;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对应功效:通窍,祛风止痛,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温肺化饮为考试重点。)

  白芷、细辛对比:

  (1)共同点: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

  (2)不同点:

  A 白芷: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B 细辛:温肺化饮。

  11. 藁本(0202-011)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特点:尤宜用于颠顶头痛。

  趣记:

  最高处疼痛。

  12. 苍耳子(0202-012)

  功效: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

  应用:

  (1)风寒感冒。

  (2)鼻渊头痛。

  (3)风湿痹痛。

  (4)风疹瘙痒。

  使用注意:

  A 血虚头痛不宜使用。

  B 过量服用易致中毒。

  趣记:

  耳朵通鼻子,吹走风寒湿。

  对应功效:通鼻窍,散风寒,祛风湿。

  13. 辛夷(0202-013)

  功效:散风寒,通鼻窍。

  特点:治疗鼻渊之要药。

  用法:有毛,入汤剂宜用纱布包煎。

  趣记:

  散通。

  小结:

  具有通鼻窍作用的发散风寒药:白芷、细辛、苍耳子、辛夷。

  配伍意义:

  (1)麻黄、桂枝:适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联系麻黄汤。

  (2)麻黄、石膏:相反之中寓有相辅之意。联系麻杏甘石汤。

  (3)麻黄、射干:适用于寒饮郁肺,气逆而喘,喉中痰鸣如水鸡声、胸膈满闷等症。联系射干麻黄汤。

  (4)麻黄、苦杏仁:一宣一降,宣降并施,使肺经气机调畅,增强止咳平喘之力,适用于风寒束表,肺气壅遏之咳喘实证。联系麻杏甘石汤。

  (5)桂枝、白芍:

  A 外感风寒表虚所致的发热、恶寒、汗出、头痛、脉浮缓等症。联系桂枝汤。

  B 营卫不和所致的汗出、发热等症。联系桂枝汤。

  C 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挛急疼痛。联系小建中汤。

  (6)细辛、干姜、五味子:适用于太阳伤寒兼里停水饮之证及寒饮阻肺证。联系小青龙汤。仲景首创姜、辛、味伍用以止咳平喘之妙法,开后世散、敛并用之先河。

  细目三 发散风热药

  1. 薄荷(0203-014)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特点:宣散表邪力强,善疏散上焦风热。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5)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用法:宜后下。

  使用注意:芳香辛散,发汗耗气,体虚多汗不宜用。

  2. 牛蒡子(0203-015)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散肿。

  特点:

  A 尤宜用于风热感冒而见咽喉红肿疼痛,或咳嗽痰多不利。

  B 性偏滑利,滑肠通便。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麻疹不透,风热疹痒。

  (3)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慎用。

  3. 蝉蜕(0203-016)

  功效: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目赤翳障。

  (4)急慢惊风,破伤风证。

  (5)小儿夜啼不安。

  补充,可蜕皮的蛇虫类药多具有息风止痉作用。

  薄荷、牛蒡子、蝉蜕对比:

  (1)共同点:利咽透疹,疏散风热。

  (2)不同点:

  A 薄荷:宣散表邪力强。

  B 牛蒡子:长于宣肺祛痰,清利咽喉。

  C 蝉蜕:长于宣肺利咽、开音疗哑。

  趣记:

  薄荷蝉蜕和牛蒡,利咽透疹散风热;

  薄荷疏肝利头目,

  蝉明说话止痉风;

  牛蒡祛痰对肺好,解毒散肿少不了。

  对应功效:

  薄荷:利咽透疹,疏散风热,疏肝行气,清利头目。

  蝉蜕:利咽透疹,疏散风热,明目退翳,开音,息风止痉。

  牛蒡子:利咽透疹,疏散风热,宣肺祛痰,解毒散肿。

  4. 桑叶(0203-017)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3)肝阳上亢。

  (4)目赤昏花。

  (5)血热妄行之咯血、吐血、衄血。

  用法:蜜制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5. 菊花(0203-018)

  功效: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肝阳眩晕,肝风实证。

  (3)目赤昏花。

  (4)疮痈肿毒。

  桑叶、菊花对比:

  (1)共同点: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2)不同点:

  A 桑叶: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并能清肺润燥。

  B 菊花:平肝明目之力较强,并能清热解毒。

  趣记:

  桑叶菊花散风热,平抑肝阳眼睛亮;

  桑叶清肺还润燥,菊花解毒又好喝。

  对应功效:

  桑叶: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肺润燥。

  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6. 蔓荆子(0203-019)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应用:

  (1)风热感冒,头昏头痛。

  (2)目赤肿痛,耳鸣耳聋。

  补充:诸花皆升,旋复独降;诸子多降,苍蔓(苍耳子、蔓荆子)为升。

  趣记:

  荆子疏头。

  7. 柴胡(0203-020)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特点:

  A 治少阳证之要药。

  B 治疗疟疾寒热常用药。

  应用:

  (1)表证发热,少阳证。现代用柴胡制成的单味或复方注射液解表退热作用较好。

  (2)肝郁气滞证。

  (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用法:

  A 解表退热宜生用;

  B 疏肝解郁宜醋炙;

  C 升阳可生用或酒炙。

  趣记:

  柴胡解表退热剂,疏肝解郁升阳气。

  对应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8. 升麻(0203-021)

  功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应用:

  (1)外感表证。

  (2)麻疹不透。

  (3)齿痛口疮,咽喉肿痛,温毒发斑。

  (4)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崩漏下血等。

  趣记:

  什么标准,清洁省扬。

  对应功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9. 葛根(0203-022)

  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

  特点:

  A 外感表证发热,无论风寒与风热,均可选用。

  B 尤宜用于项背强痛。

  应用:

  (1)表证发热,项背强痛。

  (2)麻疹不透。

  (3)热病口渴,阴虚消渴。

  (4)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用法:

  A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

  B 升阳止泻宜煨用。

  趣记:

  葛根解酒毒,升阳止拉稀,

  生津止渴能退热,不忘透疹通经络。

  对应功效:解酒毒,升阳止泻,生津止渴,解肌退热,透疹,通经活络。

  柴胡、升麻、葛根对比:

  (1)共同点:

  A 三者皆能发表、升阳。

  B 柴胡、升麻均能升阳举陷。

  C 升麻、葛根均能透疹。

  (2)不同点:

  A 柴胡:主升肝胆之气。

  B 升麻:主升脾胃清阳之气。

  C 葛根:主升脾胃清阳之气而达到生津止渴、止泻之功。

  10. 淡豆豉(0203-023)

  功效: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趣记:

  宣发郁热淡豆豉,解表除烦还好吃。

  对应功效:宣发郁热,解表,除烦。

  配伍意义:

  (1)柴胡、黄芩:适用于少阳病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等症。联系小柴胡汤。

  (2)桑叶、菊花:适用于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

  (3)菊花、枸杞子:适用于肝肾不足之目暗昏花。联系杞菊地黄丸。


本文摘自程明帅小儿推拿——小儿推拿技术引领者!


推荐阅读:

(1)临床研修班——高薪工作机会,终身免费复训!

(2)精品提升班——直播教学,线下跟诊,临床实践,终身指导!

(3)线上提升班——直播教学,终身指导,门诊直播,如临现场!

(4)网络班精品课——超3000人已学!!!

(5)专项技能培训——鼻炎、近视、腺样体肥大,各类技术,不断更新!


服务事迹:

(1)病情千变万化,治疗方案不断更新,点这里看“经典病案分享”!

(2)学员虚心向老师请教,同学之间积极互动,点这里看“学员讨论精华”!

(3)老师诲人不倦,学员造福一方,点这里看“优秀学员门店”!

(4)老师亲自指导学员练习

(5)老师一对一指导学员练习

(6)老师严格督教,学员勤奋练习

(7)理论结合实践,边练手法边讨论病情

(8)学习氛围浓厚,学员之间相互提问

(9)线上提升班师生互动——扁桃体炎和扁桃体化脓

(10)线上提升班师生互动——阴中求阳

(11)呕吐的宝宝喝口水都吐——推拿治疗现场

(12)门诊现场火爆:边玩边等边推拿


程明帅小儿推拿特色:

(1)程老师独创特殊触诊法,一双手三秒钟诊断病情!!!

(2)程老师独创特效手法:高热、咳痰、鼻炎……一招搞定

(3)程老师独创特效对穴——急难重症,一一对应

(4)程老师独创上合穴——慢病杂症彻底根治

(5)专项培训: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

(6)专项培训:近视、远视、弱视等视力养护

(7)专项培训:膏药贴敷

(8)专项培训:药食同源


联系我们:

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程明帅小儿推拿”

电话/微信:13503132040,15832319963

关注公众号“程明帅小儿推拿”,学“小儿推拿”,做“人生赢家”!


返回列表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学员入口|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冀ICP备2021026746号-1
程明帅小儿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