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药学总论(笔记)
信息来源: 程明帅小儿推拿    时间:2023-10-05

  第三部分 中药学

  第一单元 中药学总论(笔记)

  细目一 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

  1. 四气的确定

  (1)四气(性):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如寒热界限不很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和缓,则为平性。

  (2)四气程度划分:寒重于凉,热重于温。

  2. 四气的作用

  (1)寒凉药的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痰热、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

  (2)温热药的作用: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肉桂)、回阳救逆。

  (二)五味

  1. 五味的确定

  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五味不仅仅是药物滋味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2. 五味的作用

  (1)酸:

  A 作用概括:能收,能涩。

  B 具体含义:收敛,固湿。

  涩(附属于酸):收敛固涩。

  (2)苦:

  A 作用概括:能泄,能燥,能坚。

  B 具体含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

  (3)甘:

  A 作用概括:能补,能和,能缓。

  B 具体含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

  淡(附属于甘):。

  A 作用概括:能渗,能利。

  B 具体含义:渗湿,利小便。

  (4)辛:

  A 作用概括:能行,能散。

  B 具体含义:行气、行血、发散。

  记忆技巧:酒能行,姜能散。

  (5)咸:

  A 作用概括:能下,能软。

  B 具体含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

  (三)升降浮沉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1)升(上升提举):趋向于上。

  (2)降(下达降逆):趋向于下。

  (3)浮(向外发散):趋向于外。

  (4)沉(向内收敛):趋向于内。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1)与四气、五味的关系:

  A 味属辛、甘,气属温、热的药物,大都是升浮药;

  B 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是沉降药。

  (2)与药物质地轻重的关系:

  A 花、叶、枝、皮等质轻的药物大多为升浮药(旋覆花例外);

  B 种子、果实、矿物、贝壳及质重者大多都是沉降药(蔓荆子、苍耳子例外)。

  (3)炮制的影响:酒制则升,姜炒则散,醋炒收敛,盐炒下行。

  (4)配伍的影响:升浮药在大队沉降药中能随之下降,反之亦然。

  (四)归经

  归经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归经指明了药物治病的适应范围,包含了药物定性定位的概念。

  1. 归经的临床意义

  (1)提高用药准确性,提升疗效:如头痛的分经论治

  A 白芷、葛根善治阳明经头痛;

  B 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

  C 柴胡善治少阳经头痛;

  D 苍术善治太阴经头痛;

  E 细辛善治少阴经头痛;

  F 吴茱萸善治厥阴经头痛;

  G 川芎善治少阳经、厥阴经头痛。

  (2)按脏腑经络间关系配伍用药:如培土生金、滋水涵木等。

  (3)可用归经性强的药物引他药入经。

  2. 归经的确定

  归经理论的形成: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为基础,以药物所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

  (五)毒性与副作用

  (1)毒性: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

  (2)副作用:在常用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细目二 中药的作用

  1. 中药的作用与副作用

  (1)中药的作用原理: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即“以偏纠偏”。

  (2)中药作用的分类:

  A 治疗作用(功效);

  B 不良作用(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中药的治疗作用和副作用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 中药的功效

  (1)功效与主治的关系:主治是确定功效的依据,功效提示中药的适应范围。

  (2)功效的分类:

  A 对因治疗功效:包含祛邪、扶正、调理脏腑功能、消除病理产物等方面内容,属治本。

  (B 对症治疗功效:具有减轻痛苦、防止病势恶化的意义,属治标范畴,描述中多带有“止”字。

  细目三 中药的配伍

  1. 中药配伍的意义

  照顾到复杂病情的需要,增进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2. 中药配伍的内容

  (1)中药的“七情”配伍: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A 单行:单用一味药物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

  B 相须:两种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疗效。相须一般为同类型药物配伍。

  C 相使: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种药物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相使一般为不同类型药物配伍。

  D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生半夏畏生姜。

  E 相杀:一种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或副作用,故生姜杀生半夏的毒。

  F 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G 相反: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或副作用。

  (2)各种配伍关系的临床对待原则:

  A 病情单纯,病势轻浅,以针对性强的药物单用。

  B 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相须和相使配伍。

  C 应用毒性药时必须考虑选用相畏和相杀配伍。

  D 用药时应注意相恶配伍,严格区分其不宜合用或可以利用的具体情况。

  E 原则上要避免使用相反药物。

  细目四 中药的用药禁忌

  1. 配伍禁忌

  (1)“十八反”的内容:

  A 乌头类(川乌、草乌、附子)反贝母、瓜蒌、天花粉、半夏、白蔹、白及;

  B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C 藜芦反人参、西洋参、党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记忆歌诀: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注意:上述“诸参”不包括太子参。

  (2)“十九畏”的内容:

  硫黄畏朴硝(芒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记忆歌诀: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件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和金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擅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2. 证候禁忌

  寒证忌用寒药,热证忌用热药,邪盛而正不虚者忌用补虚药,正虚而无邪者忌用攻邪药。

  3. 妊娠用药禁忌

  (1)禁用药物: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子、大戟、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斑蝥、雄黄、砒霜等。

  (2)慎用的药物: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及辛热滑利之品,如桃仁、红花、牛膝、大黄、枳实、附子、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瞿麦等。

  4. 服药饮食禁忌

  一般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

  细目五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一)剂量

  (1)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关系:

  A 剧毒药或作用峻烈的药物,应严格控制剂量,中病即止。

  B 花叶枝皮等量轻质松及性味浓厚、作用较强的药物用量宜小;矿物介壳质重沉坠及性味淡薄、作用温和的药物用量宜大。

  C 鲜品药材含水分较多用量宜大;干品药材用量当小。

  D 过于苦寒之药不宜久服过量,免伤脾胃。

  E 羚羊角、麝香、牛黄、猴枣、鹿茸、珍珠等贵重药材,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用量。

  (2)剂型、配伍与剂量的关系:

  A 同样的药物入汤剂比入丸散剂的用量要大些;

  B 单味药使用比复方中应用剂量要大些;

  C 在复方配伍使用时,主要药物比辅助药物用量要大些。

  (3)年龄、体质、病情与剂量的关系:

  A 老年人、小儿、妇女产后及体质虚弱的病人,应减少用量,成人及平素体质壮实的患者用量宜重。

  B 病情轻、病势缓、病程长者用量宜小;病情重、病势急、病程短者用量宜大。

  (4)季节变化与剂量的关系:

  A 夏季发汗解表药及辛温大热药不宜多用;冬季发汗解表药及辛温大热药可以多用。

  B 夏季苦寒降火药用量宜重;冬季苦寒降火药用量宜轻。

  (二)中药的用法

  1. 煎煮方法

  (1)先煎:

  A 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如磁石、赭石、生铁落、生石膏、寒水石、紫石英、龙骨、牡蛎、海蛤壳、瓦楞子、珍珠母、石决明、紫贝齿、龟甲、鳖甲等。

  B 某些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如附子、乌头等。

  (2)后下:

  A 某些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沉香、豆蔻、草豆蔻等。

  B 某些久煎会破坏其有效成分的药物。如钩藤、大黄、番泻叶等。

  (3)包煎: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如蛤粉、滑石粉、青黛、旋覆花、车前子、蒲黄、灶心土等。

  (4)另煎(另烛):可更好地煎出某些贵重药材的有效成分。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麝香、鹿茸等。

  (5)溶化(烊化):某些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可放入其他药物煎好的药液中加热烊化后服用。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鸡血藤胶、蜂蜜、饴糖等。

  (6)泡服(焗服):某些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可用少量开水或复方中其他药物的煎出液趁热浸泡,加盖闷润,半小时后去渣即可服用。如藏红花、番泻叶、胖大海、肉桂等。

  (7)冲服:

  A 某些用量较轻的贵重药,可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温开水或复方中其他药物煎液冲服。如麝香、牛黄、珍珠、羚羊角、猴枣、马宝、西洋参、鹿茸、人参、蛤蚧等。

  B 某些研成散剂冲服可提高药效的药物。如用于止血的三七、花蕊石、白及、紫珠草、血余炭、棕榈炭,用于息风止痉的蜈蚣、全蝎、僵蚕、地龙,用于制酸止痛的乌贼骨、瓦楞子、海蛤壳、延胡索等。

  C 某些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药物。如雷丸、鹤草芽、朱砂等。

  D 某些液体药物。如竹沥汁、姜汁、藕汁、荸荠汁、鲜地黄汁等。

  (8)煎汤代水:

  A 某些药物与其他药物同煎会使煎液混浊,难于服用,应先煎后取其上清液代水再煎煮其他药物。如灶心土等。

  B 某些质轻用量多、体积大、吸水量大的药物。如玉米须、丝瓜络、金钱草等,。

  2. 服药时间

  (1)一般情况:汤剂通常每日1剂,煎2次分服,如急性病、热性病可1日2剂。

  (2)饭前服与饭后服:

  A 饭后服:病在胸膈以上,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和某些刺激胃肠的药物。

  B 饭前服:病在胸膈以下,如胃、肝、肾等脏疾患。

  (3)空腹服:补益药、驱虫药、泻下药。

  (4)睡前服:安神药。

  (5)定时服与不定时服:

  A 定时服:慢性病。

  B 不定时服:急性病、呕吐、惊厥、石淋、咽喉病需煎汤代茶饮者。

  (6)病情:治疟药宜在疟疾发作前的两小时服用。


本文摘自程明帅小儿推拿——小儿推拿技术引领者!


推荐阅读:

(1)临床研修班——高薪工作机会,终身免费复训!

(2)精品提升班——直播教学,线下跟诊,临床实践,终身指导!

(3)线上提升班——直播教学,终身指导,门诊直播,如临现场!

(4)网络班精品课——超3000人已学!!!

(5)专项技能培训——鼻炎、近视、腺样体肥大,各类技术,不断更新!


服务事迹:

(1)病情千变万化,治疗方案不断更新,点这里看“经典病案分享”!

(2)学员虚心向老师请教,同学之间积极互动,点这里看“学员讨论精华”!

(3)老师诲人不倦,学员造福一方,点这里看“优秀学员门店”!

(4)老师亲自指导学员练习

(5)老师一对一指导学员练习

(6)老师严格督教,学员勤奋练习

(7)理论结合实践,边练手法边讨论病情

(8)学习氛围浓厚,学员之间相互提问

(9)线上提升班师生互动——扁桃体炎和扁桃体化脓

(10)线上提升班师生互动——阴中求阳

(11)呕吐的宝宝喝口水都吐——推拿治疗现场

(12)门诊现场火爆:边玩边等边推拿


程明帅小儿推拿特色:

(1)程老师独创特殊触诊法,一双手三秒钟诊断病情!!!

(2)程老师独创特效手法:高热、咳痰、鼻炎……一招搞定

(3)程老师独创特效对穴——急难重症,一一对应

(4)程老师独创上合穴——慢病杂症彻底根治

(5)专项培训: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

(6)专项培训:近视、远视、弱视等视力养护

(7)专项培训:膏药贴敷

(8)专项培训:药食同源


联系我们:

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程明帅小儿推拿”

电话/微信:13503132040,15832319963

关注公众号“程明帅小儿推拿”,学“小儿推拿”,做“人生赢家”!


返回列表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学员入口|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冀ICP备2021026746号-1
程明帅小儿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