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基础辨证方法(笔记)
细目一 八纲辨证
(一)概述
(1)八纲的含义: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2)八纲辨证的含义:辨别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
(二)表里辨证
1. 表证辨证要点、特点
(1)辨证要点:新起恶寒,或恶寒发热并见,脉浮,脏腑症状不明显。
(2)特点:多见于外感病初期,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
2. 里证辨证要点、特点
(1)辨证要点: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2)特点:见于外感疾病的中、后期阶段或内伤疾病,一般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长。
3. 表证与里证鉴别要点
鉴别关键点:寒热情况和脉象。
(1)寒热:
A 表证:发热恶寒并见;
B 里证: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
C 半表半里证:寒热往来。
(2)症状:
A 表证:以头身疼痛、鼻塞、喷嚏等为主症,脏腑症状不明显;
B 里证:以脏腑症状(如咳喘、心悸、腹痛等)为主症,鼻塞、头身痛等不常见;
C 半表半里证:胸胁苦满等典型表现。
(3)舌脉:
A 表证:舌苔变化不明显,多见浮脉;
B 里证:舌苔多有变化,多见沉脉或其他多种脉象;
C 半表半里证:舌苔变化不明显。
(三)寒证与热证鉴别要点
(1)寒热喜恶:
A 寒证:恶寒喜温;
B 热证:恶热喜凉。
(2)口渴:
A 寒证:不渴;
B 热证:渴喜冷饮。
(3)面色:
A 寒证:白;
B 热证:红。
(4)四肢:
A 寒证:冷;
B 热证:热。
(5)大便:
A 寒证:稀溏;
B 热证:秘结。
(6)小便:
A 寒证:清长;
B 热证:短赤。
(7)舌象:
A 寒证:舌淡苔白润;
B 热证:舌红苔黄。
(8)脉象:
A 寒证:迟或紧;
B 热证:数。
(四)虚证与实证鉴别要点
(1)病程:
A 虚证:长(久病);
B 实证:短(新病)。
(2)体质:
A 虚证:多虚弱;
B 实证:多壮实。
(3)精神:
A 虚证:萎靡;
B 实证:兴奋。
(4)声息:
A 虚证:声低息微;
B 实证:声高气粗。
(5)疼痛:
A 虚证:喜按;
B 实证:拒按。
(6)胸腹胀满:
A 虚证:按之不痛,胀满时减;
B 实证:按之疼痛,胀满不减。
(7)发热:
A 虚证:五心烦热,午后微热;
B 实证:蒸蒸壮热。
(8)恶寒:
A 虚证:畏寒,得衣近火则减;
B 实证:恶寒,添衣加被不减。
(9)舌象:
A 虚证:质嫩,苔少或无苔;
B 实证:质老,苔厚。
(10)脉象:
A 虚证:无力;
B 实证:有力。
(五)阴阳辨证
1. 阴证与阳证鉴别要点
(1)问诊:
A 阴证:恶寒畏冷,喜温,食少乏味,不渴或喜热饮,小便清长或短少,大便溏气腥;
B 阳证:身热,恶热,喜凉,恶食,心烦,口渴引饮,小便短赤涩痛,大便干硬或秘结不通或有奇臭。
(2)望诊:
A 阴证: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蜷卧,倦怠无力,精神萎靡,舌淡胖嫩,舌苔润滑;
B 阳证:面色潮红或通红,狂躁不安,口唇燥裂,舌红绛,苔黄燥或黑而生芒刺。
(3)闻诊:
A 阴证:语声低微,静而少言,呼吸怯弱,气短;
B 阳证:语声壮厉,烦而多言,呼吸气粗,喘促痰鸣。
(4)切诊:
A 阴证:腹痛喜按,肢凉,脉沉、细、迟、无力等;
B 阳证:腹痛拒按,肌肤灼热,脉浮、洪、数、大、滑、有力等。
2. 阳虚证、阴虚证
(1)阳虚证辨证要点:畏寒肢凉等一派虚寒证候,大便稀薄,小便清长或尿少不利,舌淡胖。
(2)阴虚证辨证要点:一派虚热、干燥不润、虚火内扰之证候,舌红少津或少苔,脉细数。
3. 亡阳证、亡阴证
(1)亡阳证辨证要点:冷汗淋漓、汗质稀淡,手足厥冷,脉微欲绝。
(2)亡阴证辨证要点:汗热味咸而黏、如珠如油,身灼肢温,脉细数疾。
(3)亡阳证与亡阴证鉴别要点:
A 亡阳证:汗质稀冷如水;
B 亡阴证:汗质黏热如油。
(六)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1. 证候相兼
(1)概念:在疾病某一阶段,出现不相对立的两纲或两纲以上的证候同时存在的情况。
(2)常见类型: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寒证、里实热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
2. 证候错杂
(1)概念:疾病某一阶段同时存在八纲中对立两纲的证候。
(2)常见类型: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
A 表里同病而寒热虚实性质并无矛盾,如表里实寒证。
B 表里同病,寒热性质相同,但虚实性质相反的证候,如表实寒里虚寒证。
C 表里同病,虚实性质相同,但寒热性质相反的证候,如表实寒里实热证(寒包火证)。
D 表里同病,而寒与热、虚与实的性质均相反的证候,如表实寒里虚热证。
3. 证候转化
(1)概念: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病位、病性,或邪正盛衰的状态发生变化,由一种证候转化为对立的另一种证候。特别注意症状描述中有关时间跨度或转化条件的表述。
(2)证候转化与证候错杂对比:
A 证候转化:矛盾先后出现;
B 证候错杂:矛盾同时存在。
4. 寒热真假
(1)真热假寒临床表现:四肢凉甚至厥冷,神识昏沉,面色紫暗,脉沉迟。身热,胸腹灼热,口鼻气灼,口臭息粗,口渴引饮,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有力。
(2)真寒假热临床表现:自觉发热,欲脱衣揭被,触之胸腹无灼热、下肢厥冷;面色浮红如妆,非满面通红;神志躁扰不宁,疲乏无力;口渴但不欲饮;咽痛而不红肿;脉浮大或数,按之无力;便秘而便质不燥,或下利清谷;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舌淡,苔白。
(3)寒热真假鉴别要点:以胸腹之冷热为关键,胸腹冷为寒证,胸腹灼热为热证。
5. 虚实真假
(1)真实假虚临床表现:虽默默不语却语时声高气粗;虽倦怠乏力却动之觉舒;肢体羸瘦而腹部硬满拒按;脉沉细而按之有力。
(2)真虚假实临床表现:腹虽胀满而有时缓解,或触之腹内无肿块而喜按;虽喘促但气短息弱;虽大便闭塞而腹部不甚硬满;虽小便不利但无舌红口渴等症。并有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淡白,脉虚弱,舌淡胖嫩等症。
(3)虚实真假鉴别要点:以脉之有力无力、有神无神为关键,尤以沉取之象为真谛。
细目二 病因辨证
1. 六淫辨证
(1)风淫证:以发病迅速、变化快、游走不定为特点。
A 风邪袭表证:汗出、恶风、脉浮缓。
B 风邪犯肺证:鼻塞、流清涕或喷嚏、咳嗽、咽喉痒痛。
C 风客肌肤证:皮肤瘙痒、丘疹。
D 风邪中络证:肌肤麻木、口眼呙斜。
E 风胜行痹证:肢体关节游走疼痛。
F 风水相搏证:突起面睑肢体浮肿。
(2)寒淫证:
A 伤寒证(表实寒证):恶寒、头身疼痛、无汗、苔白、脉浮紧。
B 中寒证(里实寒证):寒邪客于不同脏腑,可见相应表现。
(3)寒淫证与风淫证鉴别要点:
A 寒淫证:无汗、脉浮紧。
B 风淫证:汗出、脉浮缓。
(4)暑淫证:
A 发热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黄,舌红,苔白或黄,脉虚数;
B 发热,猝然昏倒,汗出不止,气喘,甚至昏迷、惊厥、抽搐;
C 高热,神昏,胸闷,腹痛,呕恶,无汗。
(5)湿淫证:以困重、闷胀、酸楚、腻浊、舌苔滑腻、脉濡缓或细等为特点。
A 外湿:肢体困重、酸痛、皮肤湿疹、瘙痒、恶寒微热。
B 内湿:脘腹痞胀、纳呆、恶心、便稀。
(6)燥淫证: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口唇、鼻孔、咽喉干燥,口渴饮水,舌苔干燥,大便干燥,干咳少痰,痰黏难咯,小便短黄,脉象偏浮。脉浮可与阴虚证之脉细数资鉴别。
A 凉燥(发于深秋气凉):兼有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脉浮缓或浮紧等表寒症状。
B 温燥(发于初秋气温):兼有发热有汗、咽喉疼痛、心烦、舌红、脉浮数等表热症状。
(7)火淫证:发热恶热,烦躁,口渴喜饮,汗多,大便秘结,小便短黄,面色赤,舌红或绛,苔黄干燥或灰黑,脉数有力(洪数、滑数、弦数等)。甚者或见神昏、谵语,惊厥、抽搐,吐血、衄血,痈肿疮疡等。
(8)火淫证与暑淫证鉴别要点:暑邪耗气更甚,暑多夹湿,故暑淫证具有气短、神疲、肢体困倦、脉虚数等表现,而火淫证脉数有力,可资鉴别。
2. 情志辨证
(1)喜证:喜笑不休、精神涣散。
(2)怒证:烦躁多怒、胸胁胀闷、面赤头痛。
(3)忧证:情绪抑郁、闷闷不乐、善叹息。
(4)思证:神思恍惚、纳呆、胸闷、腹胀。
(5)悲证:善悲喜哭、精神沮丧、意志消沉。
(6)恐证:怵惕不安、遗精遗尿、二便失禁。
细目三 气血津液辨证
1. 气病辨证要点
(1)气虚证:神疲、乏力、气短、脉虚。
(2)气陷证:气短、气坠、脏器下垂。气虚基础上出现下陷表现。
(3)气不固证:疲乏、气短、脉虚及自汗或二便、经、精等不固。气虚基础上出现滑脱表现。
(4)气脱证:气息微弱、汗出不止、脉微。
(5)气滞证:胸胁脘腹或损伤部位胀闷、胀痛、窜痛。
(6)气逆证:咳喘、呕吐、呃逆。
(7)气闭证:突发昏厥或绞痛、二便闭塞。
2. 血病辨证要点
(1)血虚证:面、睑、唇、舌、爪甲颜色淡白、脉细。
补充:血虚可出现心悸,但非心烦,心烦多为实火或虚火扰心神所致。
(2)血脱证:严重失血病史、面色苍白、脉微或芤。
(3)血瘀证:固定刺痛、肌肤甲错、舌有紫色斑点、舌下络脉曲张。。
(4)血热证:身热口渴、斑疹吐衄、烦躁谵语、舌绛、脉数。热象加出血表现。
(5)血寒证:冷痛拘急、畏寒、唇舌青紫、月经愆期、经色紫暗夹块。寒象加血瘀表现。
3. 气血同病辨证要点
(1)气滞血瘀证:情志不舒、胸胁胀满疼痛、刺痛、月经不调。
(2)气虚血瘀证:舌淡紫,脉细涩。
(3)气血两虚证:气虚与血虚证候共见。
(4)气不摄血证:慢性出血与气虚证候共见。舌淡、脉弱可与气虚血瘀证之舌淡紫、脉细涩资鉴别。
补充:气不摄血证可出现皮下瘀斑,应理解为皮下出血,并非瘀血。
(5)气随血脱证:大出血时突然出现气脱表现。
4. 津液病辨证要点
(1)痰证:咳吐痰多、胸闷、呕恶、眩晕、体胖、局部有圆滑包块,苔腻,脉滑。尤以苔腻、脉滑为关键特征。
(2)饮证:胸闷脘痞、呕吐清水、咳吐清稀痰涎、肋间饱满、苔滑、脉弦。苔滑、脉弦可与痰证之苔腻、脉滑资鉴别。
(3)痰饮、悬饮、支饮、溢饮的鉴别:
A 痰饮:饮停胃肠,胃失和降,表现为脘腹痞胀、呕吐清涎、胃中振水音、肠间水声辊辊。
B 悬饮:饮停胸胁,阻碍气机,表现为胸胁饱满、胀痛,咳嗽、转侧则痛增,脉弦。
C 支饮:饮停心包,阻遏心阳,表现为胸闷心悸、气短不能平卧等。
D 溢饮:饮溢四肢,表现为肢体沉重、酸痛、浮肿、小便不利。
(4)水停证: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腹大痞胀、舌淡胖。
(5)阳水与阴水对比鉴别:
1)病因:
A 阳水:外邪侵袭;
B 阴水:久病脾肾阳气虚衰。
2)病机:
A 阳水:风邪犯肺、通调失职,或湿邪困脾、脾失健运;
B 阴水:脾肾阳气虚衰,运化、主水失职。
3)性质:
A 阳水:实证;
B 阴水:虚实夹杂。
4)发病特点:
A 阳水:发病急、病程短;
B 阴水:发病缓、病程长。
5)临床表现:
A 阳水:眼睑、颜面先肿,迅速遍及全身,皮薄光亮,小便短少,伴咽喉肿痛、咳嗽及表证表现;
B 阴水:足胫、下肢先肿,渐至全身,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难复,小便短少,伴脾、肾阳虚表现。
(6)津液亏虚证:口渴尿少,口、鼻、唇、舌、皮肤、大便干燥。只干无热可与阴虚证之虚热表现资鉴别。
本文摘自程明帅小儿推拿——小儿推拿技术引领者!
推荐阅读:
服务事迹:
(1)病情千变万化,治疗方案不断更新,点这里看“经典病案分享”!
(2)学员虚心向老师请教,同学之间积极互动,点这里看“学员讨论精华”!
(3)老师诲人不倦,学员造福一方,点这里看“优秀学员门店”!
(4)老师亲自指导学员练习
(5)老师一对一指导学员练习
(10)线上提升班师生互动——阴中求阳
(12)门诊现场火爆:边玩边等边推拿
程明帅小儿推拿特色:
联系我们:
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程明帅小儿推拿”
电话/微信:13503132040,15832319963
关注公众号“程明帅小儿推拿”,学“小儿推拿”,做“人生赢家”!
联系我们
13503132040
学校地址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理想上城程明帅小儿推拿
网站名称
程明帅小儿推拿
冀ICP备2021026746号-1程明帅小儿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