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单元 病机(笔记)
信息来源: 程明帅小儿推拿    时间:2023-08-28

  第十四单元 病机(笔记)

  《素问·至真要大论》总结归纳了脏腑病机和六气病机,被后世称为“病机十九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跗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细目一 邪正盛衰

  1.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虚实病机:《素问·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1)实:以邪气亢盛为主,而正气未衰,正邪激烈相争。

  2)虚:正气虚损为主,而邪气已退或不明显,正邪难以激烈相争。

  (2)虚实变化:

  1)虚实错杂:特别注意症状中的“兼见”一词。

  A 虚中夹实:以正虚为主,又兼有实邪为患的病理变化。如脾虚湿滞病变,既有脾气虚弱的神疲肢倦、食少、食后腹胀、大便稀等症状,又兼见湿滞的口黏、舌苔厚腻等。

  B 实中夹虚:以邪实为主,又兼有正气虚损的病理变化。如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由于热邪耗伤津液,可形成邪热炽盛兼津液损伤之证。临床表现既有高热气粗、心烦不安、面红目赤、尿赤便秘、苔黄脉数等实热,又兼见口渴引饮、舌燥少津等津液不足之症。

  2)虚实真假:病机与表象不一致,特别注意描述中的“导致”等同义词。

  A 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如因瘀血内阻而出现的妇女崩漏下血,热结肠胃而见泻下稀水臭秽的“热结旁流”、小儿食积导致的腹泻等。

  B 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如脾气虚弱,运化无力之食少脘腹胀满;气血亏损,血海空虚之女子经闭、气虚推动无力导致的便秘等。

  2. 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1)正胜邪退:疾病向好转和痊愈方向发展。

  (2)邪去正虚:多见于重病的恢复期。

  (3)邪胜正衰:疾病趋于恶化、危重,甚至向死亡方面转归。

  (4)邪正相持:正气不甚虚弱,而邪气亦不亢盛,邪正双方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病势处于迁延状态。

  (5)正虚邪恋:正气大虚,余邪未尽,致使疾病缠绵难愈,一般多见于疾病后期,且是多种疾病由急性转为慢性,或慢性病久治不愈,或遗留某些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细目二 阴阳失调

  1. 阴阳偏盛

  属于“邪气盛则实”的实性病机。

  (1)阳偏盛: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病变,多以热、动、燥为特点。

  (2)阴偏盛:阴盛而阳未虚的实寒病变,多以寒、静、湿为特点。

  2. 阴阳偏衰

  属于“精气夺则虚”的虛性病机。

  (1)阳偏衰: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气相对偏亢的虚寒证。

  (2)阴偏衰:阴气不足,阴不制阳,阳气相对偏盛的虚热证。

  3. 阴阳互损

  (1)阴损及阳。

  (2)阳损及阴。

  4. 阴阳格拒

  在阴阳偏盛至极的基础上,阴阳双方相互排斥而出现寒热真假病变的一类病机。

  (1)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证。

  (2)阳盛格阴:真热假寒证。

  5. 阴阳亡失

  (1)亡阳:多见冷汗淋漓。

  (2)亡阴:多见手足虽温而大汗不止,汗初如油。

  6. 阴阳转化

  促成阴阳相互转化的条件:

  A 热毒极重,阳气随津液外泄而亡脱;

  B 寒饮郁而化热。

  细目三 精、气、血失常

  1. 精的失常

  (1)精虚。

  (2)精的施泄失常:

  A 失精:精脱为失精之重证。

  B 精瘀。

  2. 气的失常

  (1)气虚:常见神疲、乏力、眩晕、自汗、易感冒、面白、舌淡、脉虚等。

  (2)气机失调:

  1)气滞:气的运行不畅,或郁滞不通,多属邪实,亦有因气虚推动无力而致者。

  A 多见脏腑:肺、肝、脾、胃。

  B 特点:闷、胀、疼痛。

  2)气逆:气升之太过,或降之不及,以致气逆于上。

  A 多见脏腑:肺、肝、胃。

  3)气陷:气的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

  A 多见脏腑:脾。

  B 特点:气虚升举无力而下陷,主要表现为“上气不足”与“中气下陷”两方面。

  4)气闭:气机闭阻,失于外达,甚至清窍闭塞,出现昏厥。气闭病机有而因触冒秽浊之气所致的闭厥,突然精神刺激所致的气厥,剧痛所致的痛厥,痰闭气道之痰厥等。

  5)气脱:气虚至极,不能内守而大量脱失,以致生命机能突然衰竭。气脱无明显寒热表象。

  3. 血的失常

  (1)血虚:以心、肝两脏为多见。

  (2)血运失常:

  1)血瘀:多与气虚、气滞、痰浊、瘀血、血寒、血热、津亏等所致血行不畅有关。

  2)出血:多与血热、气虚、外伤及瘀血内阻等有关。

  4. 精、气、血关系失调

  (1)精与气血关系的失调:

  1)精气两虚:多与肾有关,以生长、发育迟缓,生殖机能障碍以及早衰等为临床特征。

  2)精血不足:多与肝肾有关。

  3)气滞精瘀和血瘀精阻。

  (2)气与血关系的失调:

  1)气滞血瘀:多见于肝肺气滞而致心血、肝血瘀滞的病变。

  2)气虚血瘀:多见于心气不足,运血无力而致的惊悸怔忡、喘促、胸闷、水肿等症。

  3)气不摄血:多与脾气亏虚有关。

  4)气随血脱。

  5)气血两虚。

  细目四 津液代谢失常

  1. 津液不足

  津液亏损,脏腑组织失于滋养,表现一系列干燥枯涩征象。

  2. 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可导致痰饮水湿形成,出现湿浊困阻、痰饮凝聚、水液贮留等多种病变。

  3. 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1)水停气阻。

  (2)气随津脱:《金匮要略心典·痰饮篇》说:“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3)津枯血燥。

  (4)津亏血瘀。

  (5)血瘀水停。

  细目五 内生“五邪”

  1. 内生“五邪”的概念

  在疾病过程中,机体自身由于脏腑机能异常而导致化风、化火、化寒、化燥、化湿的病理变化。

  内生“五邪”与外感六淫的区别:

  A 内生“五邪”属内伤病的病机;

  B 外感六淫属外感病的病因。

  2. 风气内动

  脏腑精气阴阳失调,体内阳气亢逆而致风动之征。具体表现为: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因为阳盛,或阴虚不能制阳,阳升无制,出现动摇、眩晕、抽搐、震颤等类似风动的征象。

  (1)肝阳化风:肝阳偏亢,或肝肾阴亏,阴不制阳,致肝阳亢逆无制而动风。属虚实夹杂证。临床以眩晕欲仆为辨证要点。

  (2)热极生风:邪热炽盛,燔灼津液,劫伤肝阴,筋脉失养而动风。属实证。临床以高热、痉厥、抽搐为辨证要点。

  (3)阴虚风动:阴气虚衰,宁静、抑制作用减退而动风。属虚证。临床以手足蠕动为辨证要点。

  (4)血虚生风:血液虚少,筋脉失养而动风。属虚证。临床以肢体麻木不仁为辨证要点。

  3. 寒从中生

  (1)与内寒关系密切的脏腑:心、脾、肾。

  (2)内寒与外寒对比:

  A 内寒:虚而有寒,以虚为主;

  B 外寒:以寒为主,多为实寒。

  4. 湿浊内生

  与内湿关系密切的脏腑:脾气的运化失职是湿浊内生的关键,与肾阳虚亦相关。

  5. 津伤化燥

  与内燥关系密切的脏腑:肺、胃、大肠。

  6. 火热内生

  (1)实火:

  A 阳气过盛化火的“壮火”,又称为“气有余便是火”。

  B 外感六淫病邪,郁而从阳化火。

  C 病理性代谢产物(如痰、瘀血、结石等)和食积、虫积等邪郁化火。

  D 情志刺激,气机郁结,日久化火。

  (2)虚火:阴气亏虚,不能制阳,阳气相对亢盛而化热化火,虚热虚火内生。

  A 阴虚内热:多见全身性的虚热征象,如五心烦热、骨蒸潮热、面部烘热、消瘦、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等;

  B 阴虚火旺:多见集中于机体某一部位的火热征象,如虚火上炎所致的牙痛、齿衂、咽痛、升火颧红等。

  细目六 疾病传变

  1. 疾病传变的形式

  (1)病位传变:表里之间与内脏之间的传变。

  (2)外感病传变:

  1)六经传变:由表入里传变的基本形式是由阳入阴,即先太阳、阳明、少阳,而后太阴,少阴、厥阴。若正气不支,邪气亢盛,病邪也可不经阳经而直接侵犯阴经,称为直中三阴。

  2)三焦传变:

  A 顺传:温热病邪,多自口鼻而入,首先侵犯上焦肺卫,继续深入,则传入中焦脾胃,再入下焦肝肾。顺传是疾病由浅入深,由轻而重的一般发展过程。

  B 逆传:病邪从肺卫直接传入心包,病情恶化。

  3)卫气营血传变:卫分是温病的初期阶段,病位在肺卫;气分为温病的中期,病位在胃、肠、脾及肺、胆;营分是温病的严重阶段,病位在心包及心;血分属温病的晚期,病位在肝、肾及心。

  A 顺传:从卫分,发展为气分,再入营分、血分。

  B 逆传:邪入卫分后,不经过气分阶段,直接深入营分或血分。

  (3)内伤病传变:

  A 脏与脏之间的传变:是内伤病最主要的病位传变形式。

  B 脏与腑传变:按脏腑之间表里关系而传。

  C 腑与腑传变。

  D 形脏内外传变:《素问·搏论》说:“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2. 病性转化

  (1)寒热转化:

  1)由寒化热的形式:

  A 实寒转为实热病变,以寒邪化热入里为常见。如太阳表寒证,疾病初起恶寒重,发热轻,脉浮紧,以后继则出现阳明里热证,而见壮热,不恶寒反恶热,心烦口渴,脉数;

  B 虚寒转化为虚热病变,即“阳损及阴”。

  2)由热转寒的形式:

  A 实热转化为虚寒病变,一般多是“壮火食气”所致。如外感高热患者,由于大汗不止,阳从汗脱;或因吐泻过度,阳随津脱,病机就由实热转为虚寒的亡阳危证,出现冷汗淋漓、体温骤降、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细微欲绝等症;

  B 实热转化为实寒病变。如风湿热邪痹阻肢体关节的热痹证,或因治疗用药,或素体阳虚,热去而从寒化为风寒湿邪痹阻的寒痹证;

  C 虚热转化为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变,即为“阴损及阳”。

  (2)虚实转化:

  1)由实转虚:如肝火上炎的眩晕,日久可因火盛伤阴而发展为肝肾阴虚的病变。

  2)因虚致实:如肺肾两虚的哮喘,因肺卫不固,复感风寒,哮喘复发,表现以寒邪束表、痰涎壅肺的实性病变。


本文摘自程明帅小儿推拿——小儿推拿技术引领者!


推荐阅读:

(1)临床研修班——高薪工作机会,终身免费复训!

(2)精品提升班——直播教学,线下跟诊,临床实践,终身指导!

(3)线上提升班——直播教学,终身指导,门诊直播,如临现场!

(4)网络班精品课——超3000人已学!!!

(5)专项技能培训——鼻炎、近视、腺样体肥大,各类技术,不断更新!


服务事迹:

(1)病情千变万化,治疗方案不断更新,点这里看“经典病案分享”!

(2)学员虚心向老师请教,同学之间积极互动,点这里看“学员讨论精华”!

(3)老师诲人不倦,学员造福一方,点这里看“优秀学员门店”!

(4)老师亲自指导学员练习

(5)老师一对一指导学员练习

(6)老师严格督教,学员勤奋练习

(7)理论结合实践,边练手法边讨论病情

(8)学习氛围浓厚,学员之间相互提问

(9)线上提升班师生互动——扁桃体炎和扁桃体化脓

(10)线上提升班师生互动——阴中求阳

(11)呕吐的宝宝喝口水都吐——推拿治疗现场

(12)门诊现场火爆:边玩边等边推拿


程明帅小儿推拿特色:

(1)程老师独创特殊触诊法,一双手三秒钟诊断病情!!!

(2)程老师独创特效手法:高热、咳痰、鼻炎……一招搞定

(3)程老师独创特效对穴——急难重症,一一对应

(4)程老师独创上合穴——慢病杂症彻底根治

(5)专项培训: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

(6)专项培训:近视、远视、弱视等视力养护

(7)专项培训:膏药贴敷

(8)专项培训:药食同源


联系我们:

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程明帅小儿推拿”

电话/微信:13503132040,15832319963

关注公众号“程明帅小儿推拿”,学“小儿推拿”,做“人生赢家”!


返回列表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学员入口|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冀ICP备2021026746号-1
程明帅小儿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