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五脏(笔记)
细目一 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1. 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1)主血脉:
1)心主血的内涵:
A 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
B 心有生血的作用,即“奉心化赤”。
2)心主脉的内涵: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其中心脏的正常搏动起主导作用。
(2)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既包括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意识、思维、情感等狭义之神。《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心主血与藏神的关系: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心血充足则能化神养神而使心神灵敏不惑,而心神清明,则能驭气以调控心血的运行,濡养全身脏腑形体官窍及心脉自身。
(3)生理特性:
A 心为阳脏而主通明。
B 心气下降。
2. 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1)主气司呼吸:
1)肺主呼吸之气: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在气体交换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2)肺主一身之气:
A 宗气的生成。
B 对全身气机的调节作用。《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
(2)主行水:肺气的宣发肃降运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因肺为华盖,故称“肺为水之上源”。
(3)朝百脉,主治节:
1)肺朝百脉:
A 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
B 肺气具有助心行血的作用。
2)肺主治节:
A 治理调节呼吸运动;
B 调理全身气机;
C 治理调节血液的运行;
D 治理调节津液代谢。
肺主治节是对肺的主要生理机能的高度概括。《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4)生理特性:
A 肺为华盖:有“水之上源”、“脏之长”之称。
B 肺为娇脏。
C 肺气宣降:宣发是肺气向上向外的布散运动,肃降是肺气向内向下的布散运动。宣发肃降是肺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3. 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1)主运化: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吸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包括运化食物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脾为“后天之本”。
脾气转输津液的途径及方式:
A 上输于肺,通过肺气宣降输布全身;
B 向四周布散,“以灌四傍”;
C 经过三焦(腑)下输膀胱;
D 居中枢转津液,使全身津液随脾胃之气的升降而上腾下达。
(2)主统血: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实际上是气的固摄作用的体现。
(3)生理特性:
1) 脾气上升:
A 脾主升清,若脾气虚衰或为湿浊所困,不得升清,可见“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B 脾主升举内脏,若脾气虚弱,无力升举,可见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
2) 喜燥恶湿:脾气升运的条件之一就是脾体干燥而不被痰饮水湿所困,有“脾生湿”“湿困脾”“脾恶湿”“脾燥则升”等说法。
脾气下陷的病机:
A 脾气虚衰,无力升举,又称为中气下陷;
B 脾气为湿所困,不得上升反而下陷。
脾为孤脏,《素问·玉机真藏论》有“脾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之说。三焦为孤腑。
4. 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1)主疏泄: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作用。
A 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B 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的分泌排泄。
C 调畅情志。
D 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
肝失疏泄的病机主要有三个方面:
A 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多因情志抑郁,郁怒伤肝而致。
B 肝气亢逆,疏泄太过。多因暴怒伤肝,或气郁日久化火,导致肝气亢逆,升发太过。《素问·调经论》说:“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返)则生,不反则死。”
C 肝气虚弱,疏泄不及,升发无力,表现出一系列因虚而郁滞的临床表现。《灵枢·本神》说:“肝气虚则恐。”
(2)主藏血: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
A 调节血量:《素问·五藏生成》说:“人卧则血归于肝”,唐代王冰注解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
B 防止出血。脾主统血亦有此作用。
C 为经血之源。
D 涵养肝气。
E 濡养肝及筋目:《素问·五脏生成》云:“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F 化生和濡养魂,维持正常神志及睡眠。《灵枢·本神》说:“肝藏血,血舍魂。”
疏泄属阳,藏血属阴,故称肝“体阴而用阳”。
(3)生理特性:
A 肝为刚脏。
B 肝气升发。
5. 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
1)肾藏精:贮存、封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肾精的主体成分,后天之精仅起充养作用。《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2)主生长发育与生殖:《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述了肾气由稚嫩到充盛,由充盛到衰少继而耗竭的演变过程:“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记忆技巧:
A 女子:长子极壮堕白也。
B 男子:更子极壮槁白皆去。
3)脏腑气化:肾气为脏腑之气中最重要者,称为脏腑之气的根本;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本,“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肾精、肾气及其所含的肾阴、肾阳称为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肾阴肾阳又称为“五脏阴阳之本”。
(2)主水: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
A 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脏腑的促进作用;
B 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
(3)主纳气: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难经·四难》说:“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类证治裁·喘证》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4)生理特性:
1)主蛰守位:
A 主蛰:肾有潜藏、封藏、闭藏之生理特性,是对其藏精机能的高度概括。肾的藏精、主纳气、主生殖、主二便等机能,都是肾主蛰藏生理特性的具体体现。
B 守位:肾中相火(肾阳)涵于肾中,潜藏不露,以发挥其温煦、推动等作用。《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即君火在心,主发神明,以明著为要;相火在肝肾,禀命行令,以潜藏守位为要。
2)肾气上升。
6. 命门的概念和功用
目前多数医家认为:肾阳即命门之火,肾阴即命门之水。肾阴、肾阳,即是真阴、真阳,或元阴、元阳。
细目二 五脏之间的关系
1. 心与肺的关系
宗气具有贯心脉而司呼吸的生理功能,从而加强了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调平衡,故积于胸中的宗气是连接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的中心环节。
2. 心与脾的关系
A 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为用;
B 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协同。
脾主生血,提供血液生成之“原料”,心的“奉心化赤”作用进一步“加工”血液。
3. 心与肝的关系
A 行血与藏血;
B 精神调节。
4. 心与肾的关系
主要表现为“心肾相交”,机理包括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君相安位三个方面。
A 水火既济:心火(阳)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肾无心火之温煦则水寒,心无肾阴之凉润则火炽。心与肾之间的水火升降互济,维持了两脏之间生理机能的协调平衡。
B 精神互用:心藏神,肾藏精。精能化气生神,为气、神之源;神能控精驭气,为精、气之主。故积精可以全神,神清可以控精。
C 君相安位: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命火)。君火在上,如日照当空,为一身之主宰;相火在下,系阳气之根,为神明之基础。命火秘藏,则心阳充足;心阳充盛,则相火亦旺。君火相火,各安其位,则心肾上下交济。
5. 肺与脾的关系
A 气的生成,清气与谷气在肺中汇为宗气,宗气与元气再合为一身之气;
B 水液代谢。
补充:水液代谢的主要三脏是肺、脾、肾,若加一腑则为三焦。
6. 肺与肝的关系
人体气机升降的调节。
肝肺气机升降的特点:肝气从左升发,肺气由右肃降。肝气以升发为宜,肺气以肃降为顺。
补充:调节人体气机的主要两个环节,肺与肝,脾与胃。故气机失调与肺、肝、脾、胃关系密切。
7. 肺与肾的关系
A 水液代谢;
B 呼吸运动;
C 阴阳互资(金水相生)。注意此处无互制,阴阳互滋互制为肝肾关系。
8. 肝与脾的关系
A 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为用;
B 藏血与统血的相互协调。
9. 肝与肾的关系
A 精血同源;
B 藏泄互用;
C 阴阳互滋互制,肝肾阴阳互制失调则出现肝阳上亢。
有“肝肾同源”或“乙癸同源”之称。
10. 脾与肾的关系
A 先天与后天的互促互助;
B 水液代谢。
细目三 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神、五液和季节的关系
1. 五脏与五体的关系
五体:筋、脉、肉、皮、骨。
肝血充足,筋得其养,才能运动灵活而有力,能耐受疲劳,并能较快地解除疲劳,故称肝为“罢极之本”。
2. 五脏的外华
五华:爪、面、唇、毛、发。
“爪为筋之余”,“发为血之余”。
3. 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
五官九窍:目、舌、口、鼻、耳及二阴。
内伤或过用,耗损肺津、肺气,出现声音嘶哑、低微,称为“金破不鸣”;外邪袭肺,导致肺气宣降失常,郁滞不畅,出现声音嘶哑、重浊,甚或失音,称为“金实不鸣”。
五轮学说: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
4. 五脏与五志、五神的关系
(1)五志:怒、喜、思、忧(悲)、恐。
(2)五神:神、魂、魄、意、志,分藏于五脏,总统于心。
A 神:对一切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
B 魂:伴随神而产生并随神往来而进行的精神活动。
C 魄:人与身俱来的某些本能感觉及动作。
D 意:对某种事物具有忆念并准备实施的神志活动,如《类经·藏象类》说:“一念之生,心有所向而未定者曰意。”
E 志:对人的思维活动内容及经验的存记,即《灵枢·本神》所说的“意之所存谓之志”。
思、虑、智:按《内经》的理论体系,思,即思考;虑,即在思考的基础上做长远的预测;智,即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做出正确决定的思维过程。思、虑、智与心、肝、脾的调控有直接的关系,同时肾和胆也参与这些神志活动过程。
5. 五脏与五液的关系
五液:泪、汗、涎、涕、唾。
6. 五脏与季节的关系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本文摘自程明帅小儿推拿——小儿推拿技术引领者!
推荐阅读:
服务事迹:
(1)病情千变万化,治疗方案不断更新,点这里看“经典病案分享”!
(2)学员虚心向老师请教,同学之间积极互动,点这里看“学员讨论精华”!
(3)老师诲人不倦,学员造福一方,点这里看“优秀学员门店”!
(4)老师亲自指导学员练习
(5)老师一对一指导学员练习
(10)线上提升班师生互动——阴中求阳
(12)门诊现场火爆:边玩边等边推拿
程明帅小儿推拿特色:
联系我们:
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程明帅小儿推拿”
电话/微信:13503132040,15832319963
关注公众号“程明帅小儿推拿”,学“小儿推拿”,做“人生赢家”!
联系我们
13503132040
学校地址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理想上城程明帅小儿推拿
网站名称
程明帅小儿推拿
冀ICP备2021026746号-1程明帅小儿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