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滋阴清热润肠通便
症状:潮热盗汗面红目赤手足心热四肢温难寐便干咳嗽溲赤舌红少苔脉
细数
组方: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清六腑揉总筋逆运内八卦顺揉内劳宫运水入土
清大肠平肝清肺清心、清小肠(小便短赤者用)固膀胱(小便清长者用)顺揉神
阙下推龟尾、七节骨支沟照海
2、温中散寒健脾止泻(虚寒泄泻)
症状:小便清长四肢欠温腹冷痛喜温喜按大便溏泻不思饮食呕吐腹胀面黄少
华唇淡舌淡苔白腻脉濡弱
组方:补脾补肾阳清天河水分阳合阴阳关3腑1顺运内八卦运水入土平肝
补大肠清小肠一窝风外劳宫逆揉神阙上推龟尾七节骨上推承山正捏脊
点颤百会
3、温化寒痰、宣肺止咳(昼轻夜重、晨起加重)
症状:脾虚加肺寒----咳声重浊、痰白清稀、鼻流清涕、+脾虚
理论上应痰易咳,但小儿不会咳痰,故多流清涕以排痰
组方:补脾(断痰源)、补肾阳(助脾阳)、清天河水、关三腑一(温)、分阳、合阴阳
(化寒痰)、顺运内八卦(治寒)
离宫顺掐至乾宫(治寒咳)、平肝、清肺、小横纹、顺揉乾宫(治寒)、点颤天突、俞府、
膻中、肺俞
4、清化热痰、肃肺止咳(昼重夜轻)
症状:咳声轻扬,痰粘难咳,鼻流浊黄涕,四肢温或伴大便干
组方: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和阴阳(化热痰)、腑三关一、逆运内八卦、顺揉内劳宫、
小横纹、由离宫逆掐至乾宫(治热咳)、平肝、清肺、清大肠、清脾胃(利湿热)、运土入
水、天门入虎口(大肠)、天突、俞府、膻中、肺俞、
另热咳应配点刺少商、关冲
临床:如治疗过程中由昼重夜轻转为昼轻夜重,说明用寒过多,应反过来温之。
5、益气固表止汗
症状:小儿四肢欠温易外感自汗哭声无力神疲乏力
组方:补脾补肾阳清天河水分阳关3腑1太阴太阳虎口入天门清补肺(为
关键穴位)顺运内八卦平肝外劳宫
6、解表发汗散寒退热
症状:同外感风寒表实证
组方:清天河分阴阳分阳关3腑1顺运外八卦平肝清肺一窝风两扇门太阴
太阳外劳宫
7、清热利湿、健脾止泻
症状:大便粘腻,臭秽,里急后重,大便频数量少,昼重夜轻,面赤唇红,四肢温,小便短
赤,烦躁,难寐,舌苔黄腻
组方:取天河水、分阴和阴阳(化湿热)、腑三关一、逆运内八卦、顺运内劳宫、平肝、清
心、清大小肠、清肺、运水入土、清脾胃(利湿热)、顺揉神阙、下推七节骨、点刺长强
8、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症状:高热难退,面赤唇红,口舌生疮,肌肤发斑疮,舌红苔黄,脉数,抽搐
组方:取天河(蘸凉水)、补肾阴、分阴、清三关六腑、(大寒)逆运内八卦、水底捞月
(顺运内劳蘸凉水,吹气)、平肝、清心、清肺、总筋、擦百会(泻热效果好)倒捏脊、点
刺静脉腘、肘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