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旋卡多曲颗粒 用于1月以上婴儿和儿童的急性腹泻,必要时与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联合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是一种肠道脑啡肽酶抑制剂,可选择性、可逆性地抑制脑啡肽酶活性,从而保护内源性脑啡肽免受降解,延长消化道内源性脑啡肽生理活性,抑制肠道过度分泌,减少体内水和电解质流失,而对正常水、盐吸收无影响。
由于消旋卡多曲选择性作用于外周脑啡肽酶,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脑啡肽酶活性及胃肠道蠕动和肠道基础分泌,无成瘾性,其可逆性可使脑啡肽酶活性在停药后得以恢复,以保证对肠道水和电解质分泌正常调节作用。
儿童用药的单日总剂量应不超过每公斤体重6mg。连续服用消旋卡多曲颗粒不得超过7天。必要时给予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推荐剂量为:1~9月龄儿童(体重<9kg),每次10mg(1袋),每日三次;9~30月龄儿童(体重9~13kg),每次20mg(2袋),每日三次。
需要注意的事,肝肾功能不全者不能服用消旋卡多曲;不能摄入果糖,对葡萄糖 或半乳糖吸收不良,缺少蔗糖酶、麦芽糖酶的患者不能服用消旋卡多曲。续服用本品5天后,腹泻症状仍持续的患者应该进一步就诊或采用其他药物治疗方案。消旋卡多曲可以和食物、水或母乳一起服用,用药时要混合均匀。
病例分析:
一般情况:患儿,女,1岁。
主诉:呕吐伴稀便3天,再次呕吐3次。
现病史:缘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呕吐,为胃内容物,继之出现稀便,初为黄色稀便,内含奶瓣,嗣后,为水样蛋花汤样便,一日4-5次,量中等,内无脓血,无排便时哭闹症状。不伴发热,无咳嗽、流涕等症状。病后,在当地给予“醒脾养儿颗粒、蒙脱石散”口服,同时肌注“消炎药物”(不详)治疗。呕吐消失,但
腹泻 症状无明显减轻。于病后第3天曾***门诊就诊。诊断“
小儿腹泻 病”。当时检查无明显脱水,嘱停用肌注药物,给予“
妈咪爱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0.5,日2次冲服,消旋卡多曲颗粒10mg,冲服,日3次
”。经服用上述药物后,患儿腹泻症状逐渐减轻。但于今日复有出现呕吐,进食可诱发,呕吐呈非喷射状,吐物为胃内容物。共计3次。因纳差、精神不振再次***复诊。发病以来,无排果酱样便或血便史,无咳嗽、流涕史。
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无肝炎 、结核等传染病史及传染病接触史,无外伤、手术史,无输血史,无药物、食物
过敏史,按计划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 疫苗,百白破疫苗等。
个人史:患儿系第2胎第2产,足月剖宫产 ,出生情况良好,无窒息抢救史,生后母乳喂养,6月开始添加辅食,生长发育顺序正常,营养、发育、智力同健康同龄儿。
家族史:父母均健康,非近亲婚配,否认家族中遗传病史及传染病史。
入院查体:T36.5℃ P100次/分 R22次/分 Wt10.5Kg 发育正常、营养好,神志清,精神不振,查体不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毛发分布均匀,有光泽,眼窝无凹陷,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分泌物。鼻腔通气畅,鼻翼无扇动。口唇稍干燥,口腔黏膜光滑,无疱疹、溃疡,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未见肿大。颈软,无抵抗感,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心、肺(-)。腹部膨隆,腹壁静脉不显露,两侧对称,未见胃肠蠕动波,右下腹触诊时不耐受,哭闹不配合,肝脾未触及,未触及明显包块,叩诊鼓音,肠鸣音活跃。**潮红,外生殖器无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四肢活动自如。神经系统查体未发现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CRP+肠道病毒抗体:WBC:6.20×10^9/L,L:26.70%,N:49.30%,M19.7%,E2.7%,PLT:309×10^9/L,Hb:108g/L,RBC4.16x10^12/L;CRP:2.21mg/l。肠道病毒71型IgM抗体: 阴性。尿常规:(-)。粪常规:未收集到标本。
根据提供的信息,请讨论以下问题:
1.本例前后出现呕吐的原因是否相同?如不同,请给予解释说明。
2.你考虑患儿再次呕吐的可能原因有哪些?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下一步需做哪些辅助检查协助诊断?
3.本例患儿发病后处理是否合理?
4.请结合病例,说说处理原则。
分析结果:
多谢各位医友参与讨论!现将答案公布如下:
鉴于患儿有腹泻 史,病程中再次出现呕吐。查体未见胃肠蠕动波,右下腹触诊时不耐受,哭闹不配合。虽无典型临床体征,不能排除腹泻合并症的发生,遂予做腹部彩超。结果如下:腹部反复探查,于右下至右上腹部可探及肠管无蠕动,横切肠管呈非对称性同心圆征,长轴呈套筒征。两侧髂窝及间隙未见异常液性暗区。
超声 提示:符合肠套叠超声声像图。请结合临床,
诊断:小儿腹泻病合并肠套叠。转外科治疗。
总结:
本例提示肠套叠症状不一定很典型。但婴幼儿腹泻 是小儿肠套叠主要促发因素之一。当临床怀疑腹泻合并肠套叠时,应及早给予相应检查协助诊断。早期正确诊断和恰当治疗对预后密切相关。明确诊断后,及时转科治疗,X线下空气灌肠对治疗早期婴幼儿急性肠套叠复位成功率高,以防病进一步恶化,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本文收录于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