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肿块不会喊“疼”!4个部位肿了可能是癌症信号
信息来源: 程明帅小儿推拿    时间:2022-05-16

危险的肿块不会喊“疼”!4个部位肿了可能是癌症信号

 

感冒或扁桃体发炎时,脖子两侧可以摸到一个或数个“小鼓包”,按压时还会很痛……

 

多数情况下,这些“小鼓包”是肿大的淋巴结。当人体遭遇炎症或肿瘤,淋巴结会像一个个烽火台,通过肿大、疼痛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

 

危险的肿块不会喊“疼”!4个部位肿了可能是癌症信号

 

在医生眼中,能摸到的淋巴肿块如果伴有痛感,大多是好事,因为肿瘤引起的肿块通常是无痛的。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权威专家,带你识别危险肿块的样貌和常见部位。
 

受访专家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  王章锋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肿瘤中心主任医师  刘耀

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主治医师  程平

 

淋巴为什么说肿就肿了?

 

正常情况下,人体浅表的淋巴结很小,每个2~5毫米左右,在某些因素下,可以“肿大”超1厘米,这时可在颈部、腋窝、腹股沟(大腿根儿)等处摸到。

 

危险的肿块不会喊“疼”!4个部位肿了可能是癌症信号

 

当身体遭遇炎症或肿瘤时,细菌、肿瘤细胞等“危险分子”可以经过淋巴管扩散到淋巴结。

 

淋巴结肿之所以会肿大,可能是内部的淋巴细胞增殖了,也可能是被肿瘤细胞占领了。

 

为了阻止炎症扩散,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会迅速反抗并增殖,出现肿大。炎症消退后,淋巴结大小往往会恢复正常。

 

如果淋巴结被肿瘤细胞占领,也会出现肿块,包括淋巴瘤和我们常说的“癌症转移”。

 

身上不痛的肿块更危险

 

肿大的淋巴结是一个“报警装置”,提醒大家需要尽快进行判断。

 

 

炎症性淋巴结肿大,往往会疼

 

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因中,最常见的是炎症,通常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比如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盆腔炎。

 

炎症性淋巴结肿大,会伴随疼痛及压痛,直径一般不超过2~3厘米,且质地偏软、界限清晰、形态规则,活动度较好。

 

等到炎症消除后,肿大的淋巴结多数也会跟着消退,大约需要数天至两周。 

 

 

肿瘤导致的肿块,一般不疼

 

肿瘤性疾病导致的淋巴结肿大仅次于炎症,可分为血液淋巴系统肿瘤、实体肿瘤的淋巴结转移。

 

在前者中,淋巴瘤最常见,可导致全身多发、单发的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肝脾肿大、肝酶异常等。

 

胃癌、肺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出现淋巴结转移时,也会导致淋巴结肿大。 

 

这类淋巴结肿大一般不会疼痛,摸起来质地偏硬,形状不规则,不太能移动,还会进行性增大,然后出现融合、固定。

 

4个部位肿了别大意

 

从位置上看,不同部位的淋巴结异常,往往预示着不同的意义。

 

恶性肿瘤导致的淋巴结肿大,往往出现在颈部、锁骨上下、腋窝和腹股沟处,其中,当颈部和锁骨上下出现肿块时,尤其应提高警惕。

 

 

 

颌下淋巴结肿大,多与口腔、面颊部炎症相关,在鼻、咽、扁桃体等感染时常见。

 

耳前淋巴结肿大,常由眼睑、颊、耳颞部发炎引起。

 

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消化道肿瘤转移,如胃癌、胰腺癌等。

 

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可见于肺癌、支气管肺癌、食道癌的淋巴结转移。

 

腋下淋巴结肿大,多是乳房、上肢、肩背部出现炎症,或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多是下肢、下腹部、外阴部炎症,或腹腔肿瘤的淋巴结转移。

 

腘窝淋巴结肿大,多由足或小腿部位的皮肤炎症引起。

 

病原体侵犯人体的首要通道是口腔和呼吸道,淋巴结肿大的“第一站”也常是脖子,随后蔓延到腋下、腹股沟。

 

颈部肿块有个“80%规律”:

颈部肿块里20%的病变源于甲状腺,80%源于甲状腺外;

 

20%是先天性和炎症性的肿块,约80%是肿瘤性肿块;

 

20%是良性肿块,80%可能是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里,20%是颈部原发,约80%是转移性的;

 

转移性肿瘤里,20%原发灶在头颈以下,约80%以上源于头颈部。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主任医师胡必杰表示,如果40岁以上人群发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首先要考虑恶性肿瘤转移的可能。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常见腹部恶性肿瘤,右侧常见胸部及以上结构的恶性肿瘤。

 

保护淋巴最该做好5件事

 

压力过大、疲劳过度、慢性感染等会让淋巴慢慢透支。保护淋巴,要从生活细节着手。

 

 
 

学会自查

生活中,可以经常自查一下淋巴结,尤其是颈部、锁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

 

自查时以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根手指的指腹,在淋巴结表面进行触摸和轻度按压,感受淋巴结的大小、质地、有无压痛、可否移动等。注意不要用大拇指和食指掐捏。

 

 
 

及时释放压力

过度劳累对淋巴极不友好,要学会休息和释放压力,劳逸结合。

 

 
 

尽量避免免疫力低下

任何引起免疫力下降的原因,对淋巴来说都是伤害。熬夜、焦虑等不良习惯,一些自身免疫疾病,均可导致免疫力下降。

 

坚持锻炼,规律作息有助调节免疫功能。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晚入睡时间不晚于23点。

 

 
 

预防慢性感染

某些细菌、病毒(如EB病毒)感染,常被认为是淋巴异常的风险因素。遇到牙龈炎、皮肤感染等应及时治疗,尽量避免慢性感染。

 

 
 

定期体检不能少

用手触摸可发现浅表淋巴结异常,对于深层淋巴结肿大,还需定期体检才能发现。尽量保证每年一次B超检查。▲

 

 

 

 

 

学小儿推拿,作人生赢家!赶快领取优惠券开始学习吧!

本文收录于合集:
返回列表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学员入口|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冀ICP备2021026746号-1
程明帅小儿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