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看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信息来源: 程明帅小儿推拿    时间:2022-11-09
作者:武汉市第三医院药学部  陈灵
 
 
 
 
从中医角度看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从中医角度看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时病论》就是以《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等为纲,详解了一年四季的时令病,从临床的角度对五运六气学说进行发挥和运用,不仅可以用于指导疾病的治疗,更可以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
 

从中医角度看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从中医角度看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从中医角度看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医的新感就是外感,类似普通感冒,症状都比较轻,开始表现为发热、流鼻涕等,起初卫分的症状比较明显,然后入气分、营分、血分。中医的伏邪,大部分都是H5N1、甲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类的,有传染性,症状都比较重,直接就是少阳证、阳明证,表现为突然发烧到40℃左右。新感一般不会有这么厉害的发烧,也有伏寒温病,从太阴而发,起初发热也许没那么高、表现为乏力、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后来伏寒化温,才导致高热不退。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素体阳虚体质,脾胃虚弱的人容易感染,临床症状常见为发烧、干咳、乏力、胃肠道反应。皆因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肌肤被湿所冒,则气机遂滞,遍体不舒,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痛,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舌苔白或厚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

 

当湿热交蒸,则表现为发热、肢酸、倦怠;

当湿邪中阻,则表现为胸闷腹胀;

当热毒上壅,则表现为口渴、咽颐肿痛;

当湿热下注,则表现为小便短赤,甚或泄泻、淋浊;

而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则为湿热稽留气分之征。

 

治疗应当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前段时间,网络上大肆宣扬双黄连可以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殊不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本就正气虚,脾胃虚,而双黄连药性寒凉,易伤阳气,伤脾胃,对脾胃虚弱的患者会加重病情。故需临床辩证用药,不可乱用药。

 

从中医角度看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从现在来讲,不管是新感还是伏邪,具体的病原体已经弄得很清楚了。就是某一个病毒在哪里爆发了,人体抵抗力又跟不上,是针对一个特定的人群而爆发的一种传染病。中医药自古有几千年的历史,经历过很多次瘟疫,特别是明末清初瘟疫流行,当时吴又可提出瘟疫是有传染性的,著成《温疫论》,创立戾气学说。温病学派也出现了很多医家和书籍,如叶天士的《温热论》、薛生白的《湿热病篇》、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吴塘的《温病条辨》、余霖的《疫疹一得》等,这些温病学派在明清时期确实救了很多人。因此,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国医者依然可以运用中医药配合抗病毒药共同治疗患者,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从中医角度看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从中医角度看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对于发烧不超过39℃的患者推荐甘露消毒丹加减;

对于发烧超过39℃的患者推荐白虎汤加苍术汤;

对于舌苔厚腻者推荐用三仁汤加藿朴夏苓汤。

对于重症病人,在用抗病毒药的同时加用人参、附子回阳救逆。

 

 
审稿专家:武汉市第三医院 副主任药师 孟军华
文章图片部分来自网络,用于公益传播。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由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我们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从中医角度看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新冠肺炎相关文章

点“在看”传播公益 
从中医角度看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本文收录于合集:
返回列表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学员入口|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冀ICP备2021026746号-1
程明帅小儿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