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黄湛航
在这个缺水上火、口干舌燥的天气里,老广这里常用一种清热下火的神器——白茅根。

中药白茅根来源于禾本科植物白茅 的干燥根茎。其味甘, 性寒, 有清热 利尿, 凉血止血的功效。白茅根为民间常用中草药, 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
在农村的路旁、山坡、草地或小河边,随处可见一丛丛白茅根,顶端还长着一根毛茸茸的白穗,在风中频频点头。每逢春、秋二季,人们会早早地将白茅根“斩草除根”,拔掉叶子,挖出根,洗净、晒干,除去须根和叶鞘,捆成小把。一味常用的中药“白茅根”由此炼成。
还记得小时候上学时,很多小孩子总喜欢把白茅的草根挖出来洗净,然后把那一小节一小节的,放在嘴里嚼一嚼,吃起来就像甘蔗一样,甘甜多汁,非常的可口,在那个贫穷的年代,白茅根成为了多少小孩子们的零食。
在那样的年代,这能“补中益气”,富含蔗糖、葡萄糖、果糖以及柠檬酸、草酸、苹果酸、钾盐的茅根,也算是大自然赋予穷苦孩子的一种“营养品”吧,宋人苏颂特别说明:“可啖,甚益小儿”。
看似不起眼的白茅根,不仅生命力顽强,还是一味老广熟知的养生药材。
白茅根,甘寒清利,有甘寒而不膈服伤胃,利尿而不伤津之特点。
入肺、胃气分,能清肺胃蕴热而生津止呕,治热病、胃热、肺热所常用。
白茅根及其活性成分在抗氧化、抗炎、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止血等方面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并在恶性肿瘤、慢性肝炎、慢性肾炎等疾病的治疗中显现出良好的疗效。
1、糖类为白茅根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含量达总提取物的80%以上,主要药理作用为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这可能是白茅根“主劳伤虚赢,补中益气”的药理作用依据之一。
2、三萜类具有抗肿瘤、抗炎、抑菌等药理作用,这与其主治“痈疽疖毒及诸毒诸疮”有关。
3、绿原酸和咖啡酸有止血的作用,是治疗各种出血症的主要有效成分。
4、从白茅根中萃取的黄酮类具有抗炎、抑菌及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
白茅根竹蔗水,是老广常喝的一款糖水。竹蔗有除热、止渴、利尿的作用。白茅根、竹蔗,配上胡萝卜、马蹄等食材一起煮水,清甜甘润,味道好极了。
用料:白茅根200克 竹蔗2根 胡萝卜1个 马蹄少许。
做法:竹蔗洗净后切成小段,马蹄削皮对半切开,胡萝卜削皮切成块状,白茅根洗净剪成小段;所有食材放入汤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1小时。
用料:鲜白茅根200克,雪梨4个,猪肺1副,瘦肉500克,陈皮5克。
制法:猪肺洗净,放入开水中煮5分钟;雪梨切块,白茅根切段;陈皮用水浸软。用料一齐放入汤煲,先武火煲滚后,改用文火煲一个半小时即可。
特点:本汤具有清热生津、化痰止咳的功效,尤适用于秋冬季身体燥热、流鼻血、咳嗽或痰中带血者食用。
本品性寒,故脾胃虚寒及血分无热者忌服。
《本草经疏》:"因寒发哕,中寒呕吐,湿痰停饮发热,并不得服。"
《本草从新》:"吐血因于虚寒者,非所宜也。"
文章图片部分来自网络,用于公益传播。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1]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一 部) [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 107.
[2]焦坤,陈佩东,颖颖,等.白茅根研究概况[J].江苏中医药,2008,40(1):91_93.
[3] 马长振,陈佩东,张丽,等.UPLC—ESI—MSn法分析白茅根中的化学成分[J].中成药,2010,32(4):625-628.
[4] 张素红,王京辉,郭洪祝,等.HPLC—CAD法测定白茅根中果 糖、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18,38(6):942-947.
[5] Fu YP,Feng B,Zhu ZK,et a1.The polysaceharides from codonopsis pilosula modulates the immunity 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 of cyclophoshamide-treated immunosuppressed mice[J].Molecules,2018,23(7).pii:E1801.
[6]谭世强,谢敬宇,郭帅,等.三萜类物质的生理活性研究概况[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6):23-27.
[7]孙雷雷,陈毓,张丽,等.小蓟及小蓟炭止血作用机理的研究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1304-1305.
[8] Yoon JS,Lee MK,Sung SH,et a1.Neumpmtective2-(2-phenylethe)chmmones of Imperata cylindrica[J].J Nat Prod,2006,69(2):290-291.
本文收录于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