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膏方的源流与制备工艺的创新
信息来源: 程明帅小儿推拿    时间:2022-11-05

作者:上海市黄浦区香山中医医院药剂科

副主任药师 何琳

中医膏方,属中药传统剂型丸、散、膏、丹、汤、酒、露、锭之一。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基础,按照君臣佐使原则,组成复方并经多次煎煮,滤汁去渣,浓缩后加糖及胶类收膏而制成的半流体或半固体制剂。

中药膏方的源流与制备工艺的创新

 

 

 

膏方按是否选用动物胶(阿胶、龟板胶、鹿角胶、黄明胶等)加工收膏分为荤膏和素膏,按是否加糖类(如蜂蜜、冰糖、白糖、红糖、饴糖等)收膏分为糖/蜜膏和清膏。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书,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考古发现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膏方的记载。其中含有膏剂 30 余方,此时膏剂被称为“膏滋”。中医膏方是祖国医药学宝贵的遗产,一直沿用至今,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特色。

 

 

 

膏方的源流

 

 

 

膏方发展的萌芽阶段

 

膏方的起源可上溯到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书中有关膏剂的记载如马膏、豕膏,是以动物脂肪为基质,主要外用以治疗外科、伤科疾病。

 

 

---东汉末年

中药膏方已经明确作为内服制剂,如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记载了用大乌头煎、猪膏发煎,其制法就类似于现代膏滋方的制法,也是视为膏滋方作为内服用途的最早记录。

 

---汉唐时期

膏煎同义,凡称膏者,一般含有动物类药,亦有用枣肉等物料,而“煎”的范围较广,凡煎煮粘稠度较高的药物,如蜜、酥、饴糖、滋腻的药汁、枣膏、动物脂肪及皮骨等都可称为“煎”。

 

---唐宋时期

中药膏方不仅从制备和使用方法上有了新的发展,也扩大了其临床适用范围,膏方在这一时期基本成形。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膏方逐渐从外用制剂发展为外用、内服并用制剂,并将外用膏方称为 “膏”,内服膏方称之为“煎”。

 

---宋元时期

基本沿袭唐朝。如宋《太平圣惠方》的地黄煎、栝楼煎,元代朱丹溪的知柏天地煎等。南宋《洪氏集验方》 所载琼玉膏等。至今,仍广为人知。

 

 

膏方的发展成熟阶段

 

明清时期,膏方进入发展的成熟阶段。膏方为各类方书所记载,数量大增,反映了当时运用的普及。主要表现为:膏方的名称用“某某膏”的方式命名,以及用水多次煎煮,对形成的药液进行浓缩,最后加蜂蜜的制备方法已基本固定;临床运用日益广泛,明朝孙一奎的补真膏,首开现代定制膏方之先。清代膏方不仅在宫廷亦多,在民间也流传甚广。

 

 

当代膏方的发展与应用

 

当代膏方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其研制与运用取得丰硕成果,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  膏方的数量增加和膏方专著面世。

■  除补益膏剂外,还有具有其他治疗功效的夏枯草膏、蒲公英膏、忍冬膏等。

■  膏方的研究也有较规范的临床研究报道和现代药学的研究内容。

■  定制膏方呈现持续增长。以长三角地区为主的居民形成以膏方冬令进补的习惯风俗,近十余年逐步在其他地区推广流行。

 

 

 

海派膏方

 

自 1843 年上海开埠以来,经济发展迅速,繁荣开放的文化氛围造就了优秀的海派文化。上海的“海派膏方”是海派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海派膏方以其名家辈出、学术精湛备受中医界推崇。海派膏方强调一人一方、辨证施治,选料考究、制作精细、药性缓和、药力持久,具有治病纠偏、抗衰延年的临床功效。

中药膏方的源流与制备工艺的创新

 

 

 

中医膏方的创新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亚健康人群的增多,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也更加关注。冬令进补已不再局限于年老体弱者,很多年青人、上班族也热衷于在冬令时节给自己准备一些补品来调理纠偏。

 

传统的中医膏方盛装在陶瓷灌或玻璃瓶中。近年来,真空小包装袋的问世,受到人们的青睐,虽然有包装小、易携带、及单剂量服用等特点,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如果膏方里含有核桃仁、黑芝麻、龙眼肉等辅料的,就无法装在小包装袋里,虽然加工时会将这些辅料煎汤兑入药液中,但失去了传统的口感,也会让患者困惑。

 

中药膏方的源流与制备工艺的创新

///

 

最近两年我们不断地研究开发滋补膏块的制作,参考了传统固元膏的做法,结合素膏的熬制方法,研制出“糖膏块”。被我们称之为“口袋膏方”,日常可放在自己的随身小包里,工间休息或下午茶时间吃上几块,既裹腹又蓄力,深受群众的喜爱。

 
 

“口袋膏方”的制作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升膏方的品质,保证膏方的疗效,促进膏方的传承与创新,我们将不遗余力地继续探索,让中医膏方在临床应用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作者简介

 

何琳

 

副主任药师

中药膏方的源流与制备工艺的创新
 

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药材及饮片质量分会理事,

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药学科普专委会委员,

现负责医院中药房管理工作,从事中药相关工作30年,获得2项实用新型专利,擅长中药鉴定,中药传统制剂,中药药膳,中医传统养生功法,用药教育等。

文章图片部分来自网络,用于公益传播。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中药膏方的源流与制备工艺的创新

 

中药膏方的源流与制备工艺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张群群,钱芳,徐玲玲,张若曦,年华.中药膏方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2021,42(15):82-85.

[2]苟福月,焦华琛,李运伦.膏方源流考[J].中医学报,2021,36(05):973-978.

[3]楼招欢,张光霁,石森林.中药膏方制备工艺传承与发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09):4161-4163.

 

 
 

执业药师讲用药

 

 

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成立于2002年5月,药学科普专委会成立于2020年8月,瑞金医院药剂科石浩强同志担任主任委员。协会由执业药师、从业药师和执业药师管理人员组成。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药学科普专委会励志于团结更多的药师,做更多的科普工作,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

专栏支持单位:

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药学科普专业委员会

上海市黄浦区科普志愿者协会

 

推/荐/阅/读

 

蛇缠腰的经历,你有过吗?

我的妈妈得了阿尔兹海默症...

中药配方颗粒——你关心的,这里都有!

来,干了这杯肠道清洁准备剂

维生素,药用的和保健的哪种好?不说你还不知道...

 

中药膏方的源流与制备工艺的创新

中药膏方的源流与制备工艺的创新

搜膏方相关的文章

本文收录于合集:
返回列表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学员入口|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冀ICP备2021026746号-1
程明帅小儿推拿